 |
豬鐵士古病毒致病機轉與疫苗研發之探討
閱覽人數:1027
|
2000年自南投縣送撿病例分離出豬鐵士古病毒,發病豬隻呈下痢及神經症狀,同年起台灣各地陸續發現豬隻感染鐵士古病,困擾國內豬隻飼養業,鐵士古病不但具有高度傳染性與高死亡率,病豬具神經症狀,且恢復豬隻有消瘦、生長遲緩之現象。因此養豬場一旦發生此病,常造成仔豬之低育成率重大經濟損失。本病於國內目前並無疫苗可供使用。本計畫擬選擇未具豬鐵士古病抗體之仔豬,進行鐵士古病毒攻擊試驗,經由病理檢測、病毒分布探討其
... 詳細內容
|
|
|
 |
一般商用豬一次或二次免疫豬瘟疫苗後之抗體反應
閱覽人數:1035
|
豬瘟係為黃色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疫病毒屬(Pestivrus)中之豬瘟病毒所引起之高度傳染性及死亡率之敗血性疾病。台灣在日據時代即有豬瘟發生之報告且頗為猖獗,幸賴LPC-China 株兔化豬瘟活毒疫苗之成功研發及全面推廣使用,台灣養豬產業始得以欣欣向榮。為因應小豬之早期移動及母豬之免疫計畫,政府頒佈了小豬之免疫方式以資遵循,但養豬農戶之疫苗免疫方式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其中僅免疫一次
... 詳細內容
|
|
|
 |
PCV2 與LPC 於肺泡巨噬細胞內之相互影響
閱覽人數:761
|
兔化豬瘟疫苗(LPC)為活毒減毒之豬瘟疫苗且是國內防治豬瘟之重要工具,此疫苗的免疫適期為3 與6 週齡或6 與9 週齡各施打一劑。豬第二型環狀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為不具有封套之單股環狀DNA 病毒,目前已知此病毒為誘發豬隻產生離乳後多系統性消耗症候群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
... 詳細內容
|
|
|
 |
㈬禽小病毒組織培養疫苗之效力試驗
閱覽人數:773
|
水禽小病毒感染症 (waterfowl parvovirus infection)係指鵝源水禽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鴨源水禽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感染雛鵝及雛鴨,於臨床上呈現典型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或病鴨軟腳及癒後發育不良及短嘴等病徵。
... 詳細內容
|
|
|
 |
PCV2 與LPC 於肺泡巨噬細胞內之相互影響
閱覽人數:1019
|
兔化豬瘟疫苗(LPC)為活毒減毒之豬瘟疫苗且是國內防治豬瘟之重要工具,此疫苗的免疫適期為3 與6 週齡或6 與9 週齡各施打一劑。豬第二型環狀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為不具有封套之單股環狀DNA 病毒,目前已知此病毒為誘發豬隻產生離乳後多系統性消耗症候群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
... 詳細內容
|
|
|
 |
2007 年送檢豬隻病材病毒性疾病檢驗結果
閱覽人數:894
|
台灣豬隻疾病種類繁多,疾病一旦侵入台灣,往往就成為一種地方性疾病,而且常常引發混合感
染,造成臨床和病理診斷上的困擾。復以台灣地處高溫、多溼地區,養豬密度又高,自衛防疫及衛生
管理上一有疏忽,往往就成為疾病的溫床
... 詳細內容
|
|
|
 |
口蹄疫病毒力價中和抗體力價檢測結果之影響研究
閱覽人數:1160
|
口蹄疫是一種急性的動物傳染病,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也是國際貿易設限的動物疾病之一。本病最早於西元1514 年發生於義大利,隨即蔓延至其他國家,到19 世紀,已橫掃全世界。本病主要的㉂然宿主是包括牛、羊、豬、鹿及駱駝等偶蹄類動物,而引起該病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MDV),該病毒具有七種血清型別(包括O、A、C、南非一型、南非二型、南非三型及亞洲一型),各血清型病毒間,並無交叉保護作用。
... 詳細內容
|
|
|
 |
第七屆亞洲魚病研討會研習報告
閱覽人數:789
|
第七屆亞洲魚病研討會由亞洲水產學會的魚類衛生科負責,今年在台北市舉行,會期由6/22至6/26/2008。 參加成員包括來自30多個國家約200多名的魚病研究科學家、學生及業者,來
㉂亞洲30多個國家。
... 詳細內容
|
|
|
 |
2006~2008年送檢牛羊病材分離之細菌性病原
閱覽人數:1004
|
2006年4月到2008年5月間取得牛羊病例83例,其中包括肺炎症狀26例;下痢症狀24 例;流死產及生殖道病變22例;肝臟病變11例;衰弱消瘦症狀4例;淋巴結炎3例;腎臟病變3例;神經症狀2例;關節炎2例;脾膿瘍1例;腹膜炎1例;肌肉化膿灶1例。
... 詳細內容
|
|
|
 |
2007年野鳥家禽流行性感冒監測報告
閱覽人數:729
|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AI)為正黏液病毒(Orthomyxoviridae)感染所引起的一種禽類重要傳染病,感染的禽類宿主種類非常廣泛、病毒的亞型繁多,已知有H1~H16 及N1~N9的不同HN組合亞型,相同亞型病毒的毒力不同,對於不同種禽類宿主的感受性也不同。但是只有高病原性
的H5和H7亞型病毒能引起雞及火雞之惡性傳播及急速的大量死亡。
... 詳細內容
|
|
|
|
 |
水禽雷氏桿菌症三價不活化菌苗之效力試驗
閱覽人數:768
|
由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引起的水禽雷氏桿菌症為台灣重要的水禽傳染性疾病,鴨和鵝在1~8週齡對本病最具感受性,主要引起病禽敗血症、全身性漿膜炎、恢復禽隻生長遲緩及不合格屠體增加,不良的飼養環境及其他疾病併發皆會造成本病的爆發,發病率可由5%~75%,發病場常一再發病,且清除不易而重複發生,造成業者經濟損失,故發展有效菌苗防疫為一必然趨勢。
... 詳細內容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