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感染野外豬瘟病毒病例
- 內容
一、 病歷:
以本省 1993~1994 年間,野外爆發豬瘟病例分離之兩株豬瘟病毒株,分別以經口及鼻方式人工感染 48 頭 5 週齡第二代 SPF 豬,結果所有實驗豬隻臨床上無明顯病徵及死亡發生,與 ALD 強毒株引起之明顯臨床症狀及病變有極大差異。
實驗豬之血液相於攻毒後 5~10 天時出現核左轉與白血球減少等現象,體溫亦升高於 41℃ 至 42℃ 之間,白血球總數介於 9700 至 4300/mm3 之間,此與國外諸多學者研究結果一致;故無論強毒或中間毒株之豬瘟病毒於感染之第 6 天起可見體溫升高、白血球減少症及核左轉等現象,故臨床診斷時應配合臨床血液學之檢查。 二、 肉眼病變:
肉眼病變極輕微,包括腎點狀出血,脾輕度梗塞(圖 1,2)及胸腺萎縮等病變。所有感染野外病毒之試驗豬其迴盲瓣皆無鈕扣狀潰瘍病變,應與無併發二次沙氏桿菌感症有關。肉眼病變以脾梗塞之出現率 25% 及 16.7% 最高也最具特徵性。 三、 組織病變: 以淋巴系統之血管內皮細胞,網狀內皮細胞顯著增生及成熟淋巴球減少等病變較具特徵性(圖 3,4),而本試驗兩病原株引起之非化膿性腦炎之出現率為 20% 左右,試驗豬之非化膿性腦炎病變出現與體溫升高及核左轉之出現皆呈一致性。 四、 微生物學檢查:
所有攻毒豬皆可回收病毒,尤以扁桃腺、腸間淋巴及鼠蹊淋巴等組織可最早分離出病毒,以 PCR 技術偵測結果亦同。 五、 討論與參考文獻: (一)討論 豬瘟係為本省豬隻最重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多年來在政府有關單位努力下,自 1974 年高達 8.13% 的發生率,降低至現今之 0.02% 以下;然而常有零星散發性之野外病例發生,又常會繼發其它細菌性疾病而造成診斷困擾。近年來野外豬瘟病例之剖檢病變,極難發現典型豬瘟病變,包括全身淋巴週邊出血、腎臟點狀出血、腸管迴盲瓣呈鈕扣狀潰瘍及脾臟周邊性梗塞等病變;反之,敗血症型沙氏桿菌症與豬瘟之剖檢病變極為類似,又加以豬瘟組織病理形態學之變化主以非化膿性腦膜腦炎,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等病變為主,但是事實上,除了病毒性疾病會引起非化膿性腦膜腦炎外,細菌性疾病如沙氏桿菌症,亦會引起非化膿性腦膜腦炎,而豬瘟具特徵性之脾梗塞病變,於本省現今野外自然感染之豬瘟病例極難發現,故單以組織形態學診斷豬瘟其困難度極高,常需微生物學之輔助診斷方可確診,PCR 技術之準確性已受肯定,且時效上較傳統分離法來得快且較簡易可行,應廣為推廣應用於臨床豬病之診斷。 (二)參考文獻 1. 程永昌、李全。豬瘟中樞神經病理之研究。台灣省畜衛試研報。5:35-43。1968。 2. 程永昌、林再春、李全。豬瘟扁桃腺病理之研究。台灣省畜衛試研報。6:34-44。1969。 3. 黃天祥等。豬瘟粘膜免疫方式及新女豬與經母豬免疫差異性的探討。台灣省農林廳畜產評議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八十二年度試驗研究報告書。P.70-79 。1993。 4. 李淑慧等。豬敗血性沙氏桿菌症病例報告。中華民國獸醫病理學會八十二年度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P.10-14。1993。 5. Okaniwa A, et al. Lesions in swine inoculated with attenuated hog cholera virus. Natl Inst Anim Health. Q. tokyo 9(2):92-103. 1969. 6. Dahle J, Liese B. A review on classical swine fever infection in pigs: epizootiology, clinical disease and pathology. Comp Immunol Microbiol Infect Dis 15(3):203-11. 1992. 7. Meldrum CC.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uspected swine fever. Vet Rec 133(4):99. 1993. 8. Wood GN. disease similar to swine fever. Vet Rec 132(25):640.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