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時期 |
無季節性 |
病原體,病媒種類及環境因素 |
非洲豬瘟病毒屬於非洲豬瘟病毒科(Asfarviridae)。病毒一般由口腔及上呼吸道入侵豬體或由帶毒壁蝨叮咬。疫區之豬肉、肉製品、國際機場、港站之殘羹可能帶毒。 |
感染動物 |
豬、野豬、山豬 |
潛伏期 |
5-15日 |
經過 |
急性型、2-10日死亡,慢性型則更長。 |
預後 |
初發生地區死亡率高達100%,常在地有些可恢復。 |
臨床症狀 |
高熱、沉鬱、食慾不振、流淚、皮膚充血、下痢、嘔吐、部份病豬排血便、脫水,慢性非洲豬瘟常見咳嗽。 |
病理學診斷 |
心內外膜及淋巴結常見出血、脾臟特別腫大、腎及膀胱也可見點狀出血。 |
血清學診斷 |
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間接螢光抗體染色法、免疫轉漬法、免疫電泳法等。 |
病原學診斷 |
脾臟,淋巴結乳劑接種於已經過豬瘟免疫之健康豬。血球吸附試驗,免疫螢光抗體染色,聚合連鎖反應‧ |
類症鑑別 |
豬瘟:脾臟有梗塞,但非洲豬瘟感染豬脾臟可腫大一倍以上。豬丹毒:脾臟也會腫大,但漿膜層出血為塊狀,而非點狀。沙門氏桿菌症:肝臟有粟粒狀白色壞死病灶。 |
免疫計畫(包括疫苗注射適期) |
目前本病尚無安全有效之疫苗可供使用。 |
治療方法,病媒驅除法及其他對策 |
本病係病毒性疾病尚無藥物可供治療。必須嚴防其侵入,禁止疫區豬隻、豬肉、肉製品等之輸入。國際機場和港站之殘羹必須銷毀不得餵豬。萬一發生只得加以撲殺。利用有機磷噴洒以驅除壁蝨等吸血昆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