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病媒種類及環境因素 |
小反芻獸疫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的麻疹病毒屬(Morbillivirus),在理化及免疫學特性上與麻疹、犬瘟熱、牛瘟等病毒相似。 |
感染動物 |
綿羊與山羊 |
潛伏期 |
4至5日 |
經過 |
尚不明瞭 |
預後 |
發病及死亡率皆高,二次性細菌感染可能使症狀變得更加複雜。 |
臨床症狀 |
急性型體溫升至40至41度、鼻分泌物由漿液性轉為黏液化膿性。鼻腔黏膜有小區域壞死,結膜鬱血,眼角出現少量痂皮,有些動物有卡他性結膜炎。 |
病理學診斷 |
結膜炎、壞死性口炎病變分布於下唇、齒齦、頰部、舌下等處,嚴重時波及硬口蓋與咽喉部。皺胃常見潮紅、粗糙並有血液滲出。小腸培爾氏斑(Peyer's patches)受侵犯,淋巴組織壞死。大腸病變以迴盲瓣、盲腸結腸交界處及直腸為主。直腸沿黏膜皺褶呈線狀鬱血。病毒對黏膜上皮組織有親和性,生發中心可見淋巴球壞死的細胞核碎片,並常見含有質內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口腔黏膜上皮馬爾匹基層(Malpighian layer)深部壞死,伴隨核濃縮及核破裂。棘狀層有多核巨細胞與嗜酸性包涵體。 |
血清學診斷 |
血清中和試驗。 |
病原學診斷 |
採集凝血、淋巴結、扁桃腺、脾臟、肺臟等病材進行病毒分離與鑑定。 |
類症鑑別 |
牛痘、球蟲症、巴氏桿菌呼吸道感染、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染性膿皰、水心病、藍舌病、綿羊奈洛比病、礦物質中毒。 |
免疫計畫(包括疫苗注射適期) |
使用繼代51次的胚胎腎細胞培養的減毒疫苗,可提供約1年的保護期。唯臺灣地區目前為小反芻獸疫之非疫區,故禁用疫苗。 |
治療方法,病媒驅除法及其他對策 |
發現疑患本病的動物時,應立即向動物防疫機關報告。非疫區發生本病應採行撲殺政策,首先禁止感染場動物或畜產品的移動,撲殺後以焚毀、掩埋或化製的方式處理屍體。感染場淨空後應徹底消毒並且停飼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