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疫苗拔針後之豬瘟監測結果與分析
- 作者
- 新興傳染病組 陳薈宇 副研究員
- 建立日期
- 114年09月18日
- 內容
豬瘟病毒(CSFV)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列為應通報之重大疾病,我國屬於甲類動物傳染病,主要侵犯豬隻淋巴組織與血管內皮細胞,引發免疫抑制與全身性出血。該病最早於日治時期出現在臺灣,經豬瘟疫苗施打後有效控制疫情,已經超過19年沒有案例通報。因此,我國於2021年開始執行豬瘟清除計畫,分三階段性逐步停止疫苗接種,並於今(2025)年5月29日正式獲WOAH認可為豬瘟非疫國。本報告中描述向WOAH提交之停止施打疫苗後的監測資料,涵蓋主動監測(豬場、化製場、屠宰場、種豬精液及圈養山豬)及被動監測(棄置死豬、海漂豬及野豬),共計886場次,15,378頭豬,均未檢測出豬瘟野外病毒。此外,16至20週齡肉豬豬瘟中和抗體逾九成為陰性(力價小於8倍)。綜上結果顯示,臺灣歷經逾百年之豬瘟防疫歷程後,環境中已無野外病毒存在,然鄰國仍為豬瘟疫區,未來應持續落實監測與邊境管理,避免疫情再次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