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豬水疱病
- 內容
(一) 定義:
本病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在田間難與口蹄疫;水性口炎;水疹區別。本病首次於 1966 年發現。
(二) 病因:
本病感染原是屬豬腸內病毒的 Picornaviridae,病毒顆粒呈粗糙圓體形,沈降速率 150S,密度為 1.34,半徑的 280°A,在酸及乙醚中穩定,為單鏈 RNA,lM MgCl2 50℃ 中甚安定。本病毒血清上與生物學上與人的 CoxsackievirusB-5 病毒有密切關係。
(三) 分佈:
本病在 1966 年於意大利發現,其臨床症狀與口蹄疫難區別,本病原在實驗室中最後確診為一種腸內病毒,1970 年香港在預防注射口蹄疫死毒疫苗時發現水性疾病,最初診斷為口蹄疫,後來方發現此病毒與意大利發現的腸內病毒相同。1972 年在英國發現,最初亦被診所為口蹄疫並開始撲滅發病的豬以及附近的牛隻,五天後經實驗室診斷確認不是口蹄疫但與早先在意大利及香港發現的病毒相同。這種新病就叫豬水病,很快的在法國、波蘭、奧地利及再次在意大利發生,1973 年德國及瑞士也相繼發生,同年日本也有了。1974 年蔓延到 15 個不同區域。
(四) 傳播:
由於豬水病的症狀與口蹄疫無法區別,因此在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以及日本對豬肉輸出產地有無發生豬水病很重視,本病的傳播主由污染的器具及在豬欄中與排毒豬隻接觸後相互感染,糞便中的病毒最多,而在毒血症時所有的組織都含有病毒也都具感染性。未煮過的殘羹也是重要傳染源。受傷的皮膚容易被感染,在英國感染過的豬場再養豬時往往會再感染,因本病毒在不同環境下很穩定,可活數月之久。本病亦可由埋屍體的土壤及蚯蚓內臟感染豬。
(五) 感受性動物:
只有人及豬會自然感染,新生小白鼠可用大腦內及腹腔內接種而感染,但 7 日齡以上的小白鼠則不被感染。
(六) 臨床症狀:
本病的發生最初往往在一欄豬內突然有幾頭跛足,在柔軟的地面有時會看不到,在欄中破足,弓背站立,甚至食物當前也拒絕移動去採食。這種症狀在大的或重的動物發生時最明顯,體溫通常上升 2-4℃,水病灶多出現在蹄冠部,和一隻或多隻腳趾間,水疤出現和破裂成痂皮,皮膚病變嚴重者,再經二次性細菌感染,蹄可能會脫落,水及痂皮也在鼻鏡及口腔、舌、乳頭的上皮出現。潛伏期 2-4 天,出現水疤要 5-6 天。豬水疤病的恢復很快,約三週即恢復正常,很少死亡。但初生小豬及剛分娩母豬的發生率很高。
(七) 解剖病理:
肉眼的水病毒與口蹄疫相同,除了水以外沒有其他的病灶。
(八) 診斷:
豬水病與口蹄疫,豬水疹及水性口炎的臨床症狀很難區別,但每一次有水疾病流行時最好都懷疑是口蹄疫,豬水病不會感染牛,由豬分離的口蹄疫病毒對牛的感染性降低。一旦有水病發生都須立刻報告有關機關及送到實驗室做診斷。
(九) 類別診斷:
與口蹄疫的區別診斷應將病材注射牛如有水發生時則可排除豬水病,如是馬發生水時,則可懷疑水性口炎,診斷需用實驗室診斷方法。
(十) 供實驗室用病材的採集:
與口蹄疫相同,收集水液及痂皮並分別冷凍輸送,或將水病性組織約 5 公克放在甘油緩衝液內冷凍。在熱反應期採取 10ml 全血冷凍輸送可供病毒分離,在急性期及恢復期均採取 10ml 血清,由冷凍或冰櫃輸送,供血清中和抗體的測定,健康及病畜的糞便均應用冷凍方法輸送,供病毒分離。
(十一) 實驗室確診:
豬水病在實驗室可用補體結合反應和中和試驗來與其他水性疾病區別,補體結合反應法及病毒血清中和試驗法的特異性很高,補體結合反應法非常快速。不同分離病毒抹在組織細胞或小白鼠腔內增殖後病毒,多次接種天竺鼠所製的抗血清可用補體結合法來區別不同株的豬水病病毒,並可與其他水病區別。行中和試驗時可將病材乳劑與抗血清混合後接種於組織細胞測定是否病去已被中和。豬水病毒僅能在豬細胞生長而口蹄疫病毒則可在豬及牛的細胞生長,這也是區別診斷的方法之一。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