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性傳染性支氣管炎
- 內容
一、 病歷: 屏東縣轄內萬丹鄉某肉雞飼養場,飼養 12,000 隻肉雞,分別於 3 日齡及 21 日齡以點眼、噴霧方式接種 IB-ND 混合疫苗;而於第二次疫苗接種後第 4 天開始發病,臨床上呈現水樣下痢、精神萎靡、羽毛凌亂及輕度呼吸等症狀;至發病開始,每日約死亡 20 隻,而送至本所檢驗當日 ( 82 年 1 月 15 日) 則死亡 120 餘隻。 二、 肉眼病變: 發病死亡雞,經剖檢可見鼻腔、鼻竇及氣管內有水樣與粘液樣物質滲出;氣囊輕度混濁,但送檢死亡雞隻 ( 10 隻) 的腎臟,皆明顯腫大、蒼白,有些甚至腫大 2 至 3 倍,內有粉筆灰樣尿酸鹽沈積(圖1)。 三、 組織病變: 氣管: 氣管上皮纖毛脫落、上皮細胞形成圓形化脫落,粘膜固有層水腫,粘膜下層可見瀰漫性炎症細胞浸潤,粘液腺體組織遭受破壞、消失(圖2)。 腎臟: 腎小管上皮細胞脫落、壞死,管腔內可見尿圓柱體,並且於腎小管間含有尿酸鹽的沈積,因而壓迫鄰近腎小管,造成管腔的狹小,同時在尿酸鹽沈積處的周圍組織可見異物性巨大細胞的浸潤;間質組織可見大量的單核圓形細胞浸潤。 四、 微生物學檢驗: (一) 電子顯微鏡檢查: 檢體行負染色觀察,可見典型冠狀病毒(圖3)。 (二) 病毒分離: 將病雞檢體包括氣管、肺臟、腎臟等臟器製成乳劑,接種於 10 日齡雞胚胎尿囊腔中,經 7 天觀察,如胚胎發生捲曲、球形、生長中止、矮化,中腎尿酸鹽沈積等病變(圖4),則可判定受病毒侵襲而呈陽性反應。 五、 診斷: 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 in Broiler)。
六、
討論及重要參考文獻: (一)討論: 本省雞隻傳染性支氣管炎自 1958 年被證實在台灣發生後,就陸續有病例發生。而近年來傳染性支氣管炎漸趨於腎炎型病例,被感染而死亡的雞隻,均呈現明顯的腎臟腫大病變;與往昔稍有不同,然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雞極易感染細菌性二次病原,通常以氣囊炎居多,造成更大的損失;故吾人在處理傳染性支氣管炎病例時,不可忽略可能有二次細菌性病原感染之可能,二者需一併考慮,方能將病情有效的控制。
(二)參考文獻: 謝明昌。1993。臺灣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之分離病原性測定及 H 120 疫苗保護試驗。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