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鴨之白肌病
- 內容
一、 病 歷: 屏東縣轄內萬丹鄉一肉鴨戶,共飼養 14,600 隻二至三週齡白色肉鴨,部份鴨隻呈弱腳、不愛移動等症狀,且兩腳後伸呈游泳狀態(圖 1),隨病程的延續,患鴨呈頸部下垂,匍伏爬行、運動失調,繼之食慾廢絕,經三至四天後,則全身衰竭而亡,其發病率為 1.4%,累積死亡率達 58%。 二、 肉眼病變:
1. 腳部肌肉、胸肌及心肌處;皆可見明顯的白色紋路(圖 2, 3),而隨著病程的進展,部份嚴重病灶則由局部白紋化病變擴展為片狀病變。 2. 其它臟器皆無顯著病變。 三、 組織病變:
主要組織病變發生於肌肉組織,可分為下列幾期:
初期病變: 肌外膜(epimysium)、肌束膜(perimysium)、肌內膜(endomysium)間有少許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s)及吞噬細胞浸潤,肌纖維變性。 中期病變: 肌纖維局部廣泛性的變性、呈現粉色均質樣變性、橫紋消失、斷裂、溶解等 Zenker's壞死變化,肌纖維間隙擴大並含少量液體。肌束膜及肌內膜間可見大量衛星細胞、肌纖維母細胞(myoloblast)及吞噬細胞之浸潤(圖 4)。 後期病變: 肌纖維母細胞大量出現,吞噬細胞則少,伴隨結締組織之增生。 四、 微生物學檢查: 各主要臟器行病原分離,結果病毒及細菌皆呈陰性反應。 五、 診 斷: 雛鴨之白肌病(White muscle disease in ducklings)。 六、 討論與重要參考文獻: 雛鴨的白肌病常發生於飼養二至四週齡期間的鴨隻,而罹患的主要原因,為缺乏維他命E與硒(Se)的攝取;這與鴨隻的飼養型態多少有些相關,因養鴨人家,常把飼料灑布於露天的飼養場地,任其曝曬,雨打風吹,所以飼料內的養份易氧化而被破壞;因此,這種累積效應,則爆發本病,只要養鴨戶稍加改善飼養管理,是很容易控制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