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豬芽孢梭菌症
- 內容
一、病例:
位於屏東縣萬巒鄉某一貫養豬場,共飼養豬隻1,000頭,母豬共有75頭,分娩母
豬共有10胎,其中一胎3日齡仔豬,共計10頭,分娩後陸續發生下痢,其糞便呈黃
色至紅褐色,現場可見到正在下痢豬隻畏縮在牆角。發病率達60% (6/10),死亡率30%
(3/10)。送三頭發病仔豬至本所檢驗,送檢豬隻成精神不振,被毛粗剛、黃色或紅褐色
水樣下痢,送檢前曾用OTC及Enrofloxacin治療。
二、肉眼病變:
送檢哺乳仔豬外觀可見精神沉鬱、步伐不穩、被毛粗剛,糞便呈黃色或紅褐色水
樣下痢。剖檢可見小腸漿膜面呈紅色,腸繫膜淋巴結腫大,打開小腸可見內容物呈紅
色水樣 (圖1)。
三、組織病變:
組織病理切片下可見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絨毛消失,黏膜下層充血,黏
膜下層嗜中性白血球浸潤形成炎症帶,且於壞死區域可見細菌團塊,組織切片經革蘭
氏染色,於壞死區域及腺窩可見大量革蘭氏陽性桿菌 (圖2, 3, 4)。
四、實驗室檢驗:
1.臟器抹片:腸道黏膜面或內容物抹片經革蘭氏染色,可見革蘭氏陽性大腸桿菌。
2.細菌培養:
(1) 自病豬小腸內容物釣菌培養於Blood Agar,在置於厭氧缸中37℃培養48小時,
於培養基上可見直徑2~3 mm之圓形、飽滿、光滑、不透明菌落,且週邊會有雙
層溶血環。
(2) 取一段腸管置入肉粒培養液試管中,置於厭氣缸37℃經培養48小時,試管中會
產生惡臭之氣體,經釣菌塗抹染色可見革蘭氏陽性桿菌。
(3) 所分離之菌株再接種於各生化試驗管中,本株菌對於葡萄糖、乳糖、蔗糖及麥
芽糖會發酵產酸。菌株培養於卵黃培養基 (Egg yolk agar) 置於厭氣缸37℃經培
養48小時,於菌落周圍產生乳白色沉澱。並且於石蕊牛奶 (Litmus milk) 試管
中變酸凝固及產生氣體撕裂凝乳塊,此種現象稱為”風暴式發酵”或”風暴式凝塊”
(stormy colt) [2,4,6];又經API-20A試驗結果,鑑定本菌為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五、診斷:
哺乳豬芽孢梭菌症 (Clostridial infection in nursing piglets)
六、討論: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C產氣芽孢梭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具有萊膜,大小
為1-1.5×3-5µm,無運動性之厭氧性桿菌,可產生α及β毒素,依據Petlt等人於1999
年提出報告指出β毒素又可純化並分為β1及β2兩種[5]。本’病所造成之腸炎最常見
於三日齡左右哺乳豬感染,亦會發生在7日齡以上至4週齡之哺乳仔豬,常造成高死
亡率之壞死性腸炎 [1,3]。其致病機制為經口感染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C產氣芽
孢梭菌,病菌再由空腸黏膜細胞間隙侵入仔豬,在小腸基底膜上增殖並分泌毒素引起
絨毛壞死與脫落,壞死區可延伸至腺窩、黏膜基層、黏膜下層。有時會侵犯至肌層造
成氣腫 [8]。由於β毒素容易被胰蛋白酶 (trypsin) 分解,而剛初生小豬腸道尚未能分
泌trypsin,若母豬乳頭沾到含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及母乳中含高抗trypsin物質,當
小豬受到感染時β毒素無法分解加上細菌增殖破壞細胞,使得剛初生小豬容易有嚴重
臨床症狀而造成經濟損失 [5,7,9]。
本病依病程的不同可分成超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及慢性型 [1,8]。
1.超急性型:仔豬出生10小時後發病。症狀以血痢為主,病豬死亡前呈現虛弱、
步伐不穩。腹部皮膚在死前變黑,肛溫下降至35℃,也有未見血痢即死亡者,
空腸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血液。腸繫膜淋巴結腫脹呈鮮紅色。於顯微鏡下,
病變處絨毛壞死並有大型桿菌附著。腺窩上皮細胞不一定有壞死,黏膜下及黏
膜下層大量出血。
2.急性型:發病後經過2天,紅棕色下痢便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病豬最後會失
溫、虛弱、無食慾。腸腔內面覆蓋一層含有細菌、脫落上皮細胞、纖維素、炎
症細胞 (分佈至黏膜下層) 之偽膜。黏膜下層靜脈壞死可能形成血栓。黏膜下
層、肌層、腹膜下及腸繫膜淋巴結有明顯之氣腫。
3.亞急性型:持續性下痢,下痢便初為黃色繼而變成韓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之水樣
下痢,常在5-7日齡死亡。仔豬起初活潑、機警、有食慾,死前變得虛弱、消瘦,
終致脫水死亡。腸管病變區黏連,腸管變厚且脆,黏膜面覆蓋一層偽膜,由漿
膜面可看到灰黃色的條狀紋路帶。
4.慢性型:間歇性或持續性下痢,維持一週以上。灰黃色黏液便,肛門周圍及尾部
附著糞便。感染豬隻成長緩慢,因增重不良而淘汰或終致死亡。由漿膜面看不
到偽膜,但在黏膜面可見局部腸管變厚、局部之壞死區附著於管壁,深層可見
慢性炎症反應。
診斷本病主要以臨床症狀、肉眼下解剖病變及病原分離等為依據。超急性及急性
病例於臨床上可見出血性下痢、小腸壞死等。慢性病例則較不易診斷,且容易和其它
病原造成的壞死性腸炎混淆,如Isospora suis引起之球蟲病、輪狀病毒 (Rotavirus)、
傳染性胃腸炎 (TGE) 所引起之絨毛萎縮及繼發第二次性細菌感染等。而仔豬感染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臨床症狀很類似感染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C引起
之亞急性或慢性腸炎,所以病原分離與鑑定可為依據[8]。實驗室診斷可由病灶區組織
病理切片經革蘭氏染色於病灶壞死區出現革蘭氏陽性大型桿菌,與腸管內容物中分離
出Clostridium perfringens以為確診之依據。又可以藉由老鼠攻毒試驗、ELISA或PCR
檢測等,鑑定為何種毒素[8]。
哺乳仔豬感染本病如果是小腸壞死很嚴重則無法復原,通常治療無效且病豬容易
死亡,若存活下來則生長發育不良。對於本病可給予抗生素藥物,如Penicillin、
Ampicillin、Bacitracin、Cephalothin、Enramycin、Florfenical (商品名Florocol) 等藥物
治療。控制本病預防勝於治療,可於母豬分娩前適當的投予藥物於飼料中,而且豬舍
環境之清潔與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環境消毒建議選用對芽孢有效之鹵素類產品
消毒劑,另外母豬進入分娩舍待產全身之消毒也是必要的,如此應可達到預防本病的
效果。
七、參考文獻:
1.李崇道。消化系統。獸醫病理學。第五版。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台北。553-587。1992。
2.蔡文城。厭氧菌之鑑定。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九州圖書文化有限公司。台北。
741-757。1993。
3.劉榮標。獸醫微生物學。藝軒圖書出版社。台北。364-368。1984。
4.Marza LM, Pezzlo MT, Baron EJ. Color atlas of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Mosby-Year
Book Inc. Missouri, USA. 88-93, 1997.
5.Pelt L, Gilbert M, Popoff MR.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inotype and genotype. Trends
in microbial 7: 104-110, 1999.
6.Quinn PJ, Carter ME, Markey B, Carter GR. Clostridium species. In: Quinn PJ, Carter
ME, Markey B, Carter GR, eds. Clinical Vet Microbiol Wolf, London. 191-207, 1994.
7.Springer S, Selbitz HJ. The control of necrotic enteritis in sucking piglets by means of a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oid vaccine. FEMS Immunol and Med Microbiol 24: 333-336, 1999.
8.Taylor DJ. Clostridial Infections. In: Straw BE, D’Allaire S, Mengeling WL, Taylor DJ,
eds. Disease of Swine, 8th ed.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USA. 395-400, 1999.
9.Tweten RK.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beta toxin and Clostridium septicum alpha toxin:
their mechanisms and possible role in pathogenesis. Vet Microbiol 82: 1-8, 2001.
圖 1 : 哺乳豬感染急性型芽孢梭菌症,剖檢可見小腸漿 圖 2 : 組織病理切片下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絨
膜面呈紅色,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小腸內容物呈 毛消失,黏膜下層充出血而且大量嗜中性白血球
紅色水樣。 浸潤。(H & E)
圖 3 : 組織病理切片下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可 圖 4 : 小腸組織病理切片經革蘭氏染色,可見大量革蘭
見大量桿菌。 (H & E) 氏陽性桿菌。 (革蘭氏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