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病毒性腸炎
- 內容
一、病歷:
花蓮縣富里鄉某一養鵝場,飼養總數約100隻之2週齡小鵝,突然發生沉鬱、不
能站立、落翅、死亡率高、軟腳及帶有暗紅色黏液樣之原柱狀糞便等臨床症狀 (圖1,
2) ,其發生率為90%以上,死亡率達100%。該場發生疫情後曾飲水投予1000倍之
Amoxicillin及Vitamin Complex,其飼料則為一般空白幼雛料,而且種鵝及小鵝未進行
任何免疫計畫。
二、肉眼病變:
1.心臟:心肌呈現局部多發性變性、壞死,並有輕度炎症反應。
2.肝臟:肝細胞明顯腫大、變性或壞死,竇狀隙 (sinusoid) 充滿大量紅血球 (圖6) 。
3.肺臟:於肺泡腔內充滿大量水腫液。
4.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腸榮毛萎縮或消失,腸腔內充滿由纖維素、壞死細
胞、紅血球及食物所阻成之團塊物 (圖7,8) 。
四、實驗室檢驗:
1.細菌檢驗:自十二指腸及肝臟釣菌於37培養箱培養經24小時後,僅分離出E. coli。
2.PCR檢測:採集華氏囊、心肌、腎臟、小腸、脾臟及腺胃製作乳劑進行Parvovirus PCR
檢測,結果六個臟器皆為陽性。
3.病原分離與接種試驗:
(1) 病原分離-以鵝初代細胞進行細胞培養,於第七日雖未見CPE,但經電子顯微
鏡觀察,則可見到病毒顆粒。
(2) 接種試驗-以11日齡之正番鴨胚蛋進行接種試驗,第一代接種於第九日開始發
生死亡,第二代接種則於第五日開始死亡。
4.電子顯微鏡:以腺胃、脾臟及十二指腸 (小腸) 等製成之乳劑及細胞培養液經電子顯
微鏡觀察,可見直徑約18~26nm之Parvovirus病毒顆粒 (圖5)。
五、診斷:
鵝病毒性腸炎/鵝小病毒感染症 (Goslings Viral Enteritis/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
六、討論:
1.感染本病死亡率幾乎達100%,大致而論此病於發病時並無有效之治療方法,但在歐
洲卻曾廣泛使用高免血清,本病究其因乃畜主並無施打預防注射所致,基於掌控本
縣流行病學考量上,強烈建議該場施打疫苗防止日後疾病再發生及擴散,並慎選進
種或小鵝之鵝場。
2.鴨品系 (菜鴨、正番鴨、土番鴨、北京鴨) 感染小病毒 (Parvovirus) 耐過後,似乎有
很高比率會發生短嘴現象,為鵝隻此症狀似較少見,也許為鵝隻對此病毒感受性高,
造成的死亡率亦高 (幾乎100%) 而未及出現之故。
3.本病 (腸炎) 除應與梭狀桿菌所引起之出血性壞死性腸炎作鑑別診斷外,其造成之肝
炎 (Goose Viral Hepatitis)亦常伴隨Adenovirus感染,於診斷時亦應加以注意。
七、參考文獻:
1.呂榮修。鵝病毒性腸炎/鵝小病毒感染症。禽病診斷彩色圖譜。P167-177。
2.林茂勇、宋華聰。鵝病毒性腸炎。禽病診治。P90-92。
3.動物傳染病診斷標準。鵝病毒性腸炎/鵝小病毒感染症。v25-1-v25-4。
4.Gary A. Wobeser. Parvovirus infection of Geese and Muscovy Duck (Derzsy’s Disease) ,
Second Edition, p46-48.
5.Goose Viral Hepatitis (Derzsy’s Disease, 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 . The Merck
Veterinary Manual. P1916-1917.
6.Gough RE. 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 Disease of Poultry, 10th Edition, p777-781.
圖 1 : 病鵝可見明顯消瘦、羽毛不豐且潮濕之病徵,且 圖 2 : 現場地面隨處可見病鵝排出略帶暗紅色黏液樣之
附近地面可見略帶暗紅色黏液樣之圓柱狀糞便。 圓柱狀糞便。
圖 3 : 病鵝之小腸段切開後,明顯可見由腸黏膜壞死剝 圖 4 : 病鵝之小腸段切開後,明顯可見直徑約3-5 mm
離與纖維素性滲出物混合腸內容物後形成之黃白 黃白色糞圓柱。
圖 5 : 電子顯微鏡下之Pavovirus病毒顆粒(100,000倍)。 圖 6 : 肝細胞明顯腫大、變性或壞死,竇狀隙充滿大量
紅血球。
圖 7 : 低倍下可見小腸黏膜絨毛萎縮消失,腸腔內充滿 圖 8 : 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腸絨毛萎縮或消
纖維素、壞死細胞、紅血球及食物所組成之圍塊 失。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