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里奧病毒研究新知
- 內容
疾 病 綜 說
早期有關造成傳染性關節炎的病因幾乎都認為是包括黴漿菌在內的一些細菌所引起的。直到1957年,美國人Olson除在罹患關節炎肉雞病變部位分離到黴漿菌外,另將病材過濾液接種具感受雞隻,結果雞隻顯現相同病徵。因此,認為某種病毒亦可能造成傳染性關節炎重要病源之一。隨後,相似的關節炎病徵亦出現在無黴漿菌(M. synoviae) 感染的雞群。後來經過病原分離及鑑定,確定一種屬於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 (avian reovirus ﹔或稱為家禽里奧病毒)會引起雞傳染性關節炎,特別稱之為病毒性關節炎。家禽里奧病毒感染雞時,除可能會引起關節炎帶給養雞業者經濟損失外,其他由里奧病毒引起的病徵如消化道吸收不良症,股骨頭壞死等亦會導致業者經濟損失。里奧病毒感染,其症狀多在4-5週齡顯現,但也會發生於開始產蛋的蛋雞。家禽里奧病毒感染一般不會引起高的死亡率,其死亡多由於跛腳及雞隻虛弱之故。
病 徵
由家禽里奧病毒引起的關節炎臨床上常見跛行,關節腫脹。通常可見胕骨或蹠骨腱鞘腫脹、出血,嚴重時發生斷裂現象。這些病徵的顯現有助於區別細菌性之感染。而消化道吸收不良症臨床上常見羽毛生長不良、粗糙,剖檢時較常見的是腺胃腫大、胰臟壞死萎縮、腸含有橘紅色內容物及心肌炎。上述特徵性病徵有助於家禽里奧病毒感染的診斷。但確實的診斷有賴於實驗室檢驗的配合,例如血清學及螢光標示抗體染色檢查。
預 防
預防因家禽里奧病毒感染導致疾病的發生,除繼續維持良好的管理及環境衛生,避免病毒入侵外,因為本病也會介卵傳播,所以也應注意飼養雞隻的來源。當然,以目前國內的飼養環境而言,藉著疫苗施打保護雞隻還是無法避免。預防注射除以主動免疫方式達到保護效果外,也應使雛雞能從種雞獲得高移行抗體以保護小雞避免早期即受到病毒的感染。使用不活化疫苗時應先用減毒疫苗做基礎免疫後方有較佳的效果。
病 毒 新 知
家禽里奧病毒和哺乳類來源里奧病毒同被歸於里奧病毒科的正里奧病毒屬。有關後者病毒生物學的研究資料相當多。相對於哺乳類里奧病毒,家禽里奧病毒的研究資料則較少。大約在6年前有關家禽里奧病毒生物學研究才逐漸熱鬧起來。目前在美國、澳洲、加拿大和台灣各有一群人投入本病毒生物學的研究﹔包括組成病毒的成份蛋白質、核酸構造及其功能分析.幾年下來、已經有許多成果公諸於世。儘管成果有限、但其中有些資料可以告訴我們家禽和哺乳類里奧病特性差異的原因。有些基礎的資料則可作為未來應用研究的參考依據。
家禽里奧病毒基因體為10段的雙股RNA,也就是說一個病毒顆粒是由多種病毒蛋白衣將10段雙股RNA包在裡面所形成。每一段基因體至少轉譯一個蛋白質。基因體和其所轉譯蛋白質的關係如下(前者為基因體,後者為蛋白質):L1-λA, L2-λB,L3-λC,M1-μA,M2-μB,M3-μNS,S1-σC,S2-σA,S3-σB,S4-σNS。μNS和σNS兩種蛋白質為非結構蛋白質(不包含在病毒顆粒中),其餘蛋白質為組成病毒顆粒的蛋白衣(結構蛋白質)。當本病毒感染細胞後會引起細胞融合,這種現象有助於病毒感染後,細胞之間的散播。有關本病毒基因體的研究,從已發表的文獻及用電腦自基因庫中搜尋的結果得知到目前為止,已有S1,S2,S3及S4四段基因體的核酸序列已被定序。目前其轉譯蛋白質的功能有些已被分析。
- 用細胞融合技術製備的單源抗體分析病毒的蛋白質,顯示由基因體S1轉譯的σC,有能力誘發雞隻產生血清型別特異性的中和抗體。蛋白質σC顯然和疫苗施打後,抗體是否能有效保護雞隻免受強毒攻擊有關。因為由蛋白質σC誘發的中和抗體會和病毒結合,有效阻止病毒入侵細胞。這樣對病毒是不利的。
- 同樣地,利用單源抗體分析結果顯示蛋白質σB也會誘發雞隻產生中和抗體。但此中和抗體為群別特異性,對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的效果較差。因此,無法有效保護雞隻。
- 分析病毒感染細胞後病毒蛋白質在細胞內的分布及利用蛋白質表現技術,得知本病毒蛋白質σB和σC和病毒感染細胞後,引起細胞融合現象有關。病毒感染細胞後,因其細胞膜和鄰近細胞的膜發生融合形成一個通道,成熟的病毒顆粒可經此通道進入鄰近細胞,繼續進行增殖。如此可以避免抗體的干擾而達到增殖的目的。這方面對病毒本身是有利的。
- 從病毒感染細胞內的蛋白質及細菌表現的蛋白質分析結果得知由基因體S4轉譯的蛋白質σNS具有和單股RNA結合的作用。此種結合目的在於在病毒增殖過程中可經由σNS的作用將病毒初期轉錄的10條mRNA結合在一起,隨後可以利用這10條mRNA做模板,分別製造負股RNA形成病毒子代所需基因體10條雙股RNA。因此,σNS在病毒增殖早期時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質。
新 知 應 用
由病毒核酸序列及蛋白質分析的資料,將可提供許多有關病毒生物學的研究。此外,這些資料亦可應用於和病毒引起的疾病防治有關技術的研發。
- 用融合瘤細胞製備的單源抗體,再將酵素或螢光劑結合到抗體上,可用於病變部位如肌腱做直接染色。除可快速診斷由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關節炎外,亦可直接觀察本病毒存在的地方。
- 參考本病毒核酸序列,可設計引子再利用PCR技術直接自田間疑似病例如關節炎肌腱組織中直間檢測本病毒核酸,達到診斷目的。用PCR增幅的產物更可利用不同酵素切割。由酵素不同切割位及切割位的數目,可用做病毒株的鑑別。如此可以了解當一個雞群有本病毒感染時,毒株是來自何處?或病毒是否為一新的毒株,或新舊毒株之間的差異等一些流行病學的問題。供防治的參考。
- 利用表現的病毒蛋白質做被覆用抗原研發ELISA,可用以檢測一個雞群的抗體。由抗體的高低及分布情形將作為該雞群是否有本病毒強毒株的感染或疫苗的使用情形如疫苗使用後的效果及疫苗使用適期等。利用表現的蛋白質做被覆用抗原有幾個好處如被覆所需的抗原來源充足,穩定且成本低。另外,可以降低ELISA操作時因被覆用抗原純度不高所引起的非特異性反應。
- 利用單源抗體分析得知本病毒蛋白質σC是誘發雞產生保護性中和抗體的主要抗原。再配合轉譯蛋白質σC的基因體S1核酸序列資料,已提供足夠資料來研發安全有效的遺傳工程疫苗。
結 論
總之,有關本病毒生物學的研究目前斬獲不多,仍為一片處女地。除了S群基因體已有些資料外,對L群及M群的基因體的了解,目前仍然一無所知。想對本病做更有效的防治,仍必須先對本病毒做深入的暸解,方能提出更具體的對策。此外,深入探討本病毒的特性,兼具學術及應用價值,何樂而不為?
- 用細胞融合技術製備的單源抗體分析病毒的蛋白質,顯示由基因體S1轉譯的σC,有能力誘發雞隻產生血清型別特異性的中和抗體。蛋白質σC顯然和疫苗施打後,抗體是否能有效保護雞隻免受強毒攻擊有關。因為由蛋白質σC誘發的中和抗體會和病毒結合,有效阻止病毒入侵細胞。這樣對病毒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