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非洲豬瘟
- 內容
(一) 定義:
典型的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其特徵為發高熱及皮膚呈現紫斑點,全身內臟的出血,尤以淋巴結,腎臟和腸粘膜最明顯,初發生之地區死亡率高達 100﹪。
(二) 病因:
本病毒屬於 Iridoviridae 的 DNA 病毒,顆粒大小半徑約 175-215nm,對脂溶媒和正苯酚之消毒劑敏感,但對強酸和強鹹扺抗性強,本病毒感染的白血球具有血球吸附作用,在病毒感染的細胞質內可見包涵體。在冰箱中病毒可存活 18 個月,1957 年在葡萄牙發生的病例可能意外的由非洲傳入,然後再傳到西班牙,1967 年在義大利,1971 年在古巴相繼發生,1978 年非洲豬瘟新的發生集中在多明尼加、海地、巴西和撒丁尼亞,1979 年古巴又再次發生。
(三) 傳播:
以接觸傳染為主,可由感染豬,恢復豬或帶毒豬及吞食被污染殘羹糞便和屍體而感染。近來在西班牙及非洲試驗證明用人工及自然感染的豬均可傳染非洲豬瘟。 感受性動物:豬、野豬及山豬為帶毒者,但有一種美國豬卻有扺抗性。
(四) 臨床症狀:
急性及亞急性型,潛伏期 5-15 天,主要症狀為高熱、沉鬱、流淚、咳嗽,下痢及脫水,其他症狀也可能同時出現,急性型病程約 6-12 天,慢性型就更長了。
(五) 解剖病變:
解剖病變與豬瘟很相似,但可能更嚴重些。心外膜、心內膜及淋巴結有出血,典型的非洲豬瘟可見特別大的脾臟,脾梗塞則常見於豬瘟但非洲豬瘟較少,腎臟及膀胱亦可見點狀出血斑,當本病成為西班牙及葡萄牙的地方性傳染病後,它所引起的病徵則較不嚴重,卻很類似豬瘟。
(六) 診斷:
由症狀及病變或許可懷疑為非洲豬瘟,在已經豬瘟疫苗免疫過的豬,倘有明顯的病變時則可判定為非洲豬瘟。
(七) 類別診斷:
需與豬瘟、丹毒及沙氏桿菌症區別。應採取適當的病材供懷疑非洲豬瘟的診斷。 實驗室用病材的採集:供病毒分離病材,應採血液、脾、肺,淋巴結包括下頷淋巴、耳下淋巴、肝胃淋巴、腮腺淋巴,外圍鼠蹊淋巴及腸間膜淋巴,因這些器官含有高量的病毒,應以乾冰冷凍輸送到實驗室,在 24-48 小時內可以輸送的到地方,亦可用普通冰塊冷卻輸送。如果疑為慢性非洲豬瘟,則須採取感染較久豬隻的血清,並以冷凍來輸送。
(八) 實驗室確診:
非洲豬瘟可用數種實驗室診斷法: 1. 採病材接種於組織培養細胞,豬瘟疫苗免疫及未免疫動物。 2. 用血液及脾乳劑接種在培養的白血球細胞,以供測定血球吸附作用的特性。 3. 存活較久的感染豬的配對血清 ( 發病初期及後期 ),必須以免疫擴散法或免疫電泳法或酵素標示法測定抗體,但所用抗體必須用特殊組織培養製成的抗原及已知非洲豬瘟血清。此外將肝、脾及其他病材以冷凍切片螢光抗體染色法及塗抹法來診斷亦為可靠方法,但存活 6 天以上的感染動物較不易用此法來查出。最近在非洲豬瘟與豬瘟的比較研究,歐洲學者報告,豬瘟引起的灰質及白質的非化膿性腦炎較非洲豬瘟嚴重及重要,豬瘟病例中佔 72﹪,炎症細胞衛星聚集病變 (Satellitosis) 佔 60-100﹪。但非洲豬瘟的腦病變主要為細胞變性,可見急性的細胞腫脹或萎縮,一般單核細胞的圍管現象較輕微。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