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球蟲感染症
- 內容
一、 病歷:
屏東縣鹽埔鄉彭厝村某乳牛場,飼養年齡約2足歲共有40頭,其中一頭呈現持續下粥狀黏液便數天,雖用氯黴素或Nalidixic acid治療,未見有效果;並下稀痢黏液便且患畜削瘦,外觀見眼眶凹陷,嚴重脫水;病畜最後宰殺。
二、 肉眼病變:
外觀削瘦、皮毛粗剛、眼眶凹陷、嚴重脫水;內部臟器除了肝臟略為蒼白外,主要病變則見於腸道黏膜,迴腸及直腸黏膜面充出血,盲腸黏膜面呈現針頭大出血點散發,且腸內容含有凝血塊。 三、 組織病變:
結 腸: 黏膜上皮及黏膜下層,可見多數球蟲卵囊寄生,並有雌配子體(mac-rogametocytes),雄配子體(microgametocytes),裂殖體(schizonts),裂殖子(merozoites)等蟲體存在;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及杯狀細胞分泌增加;經PAS染色,呈陽性反應,其卵囊可被染成粉紅色之球形一橢圓形蟲體。直腸、盲腸與結腸組織病理變化大致相似。 雌配子體: 在腸黏膜上皮組織內,其大小為8.2~9.6×13.4~14.2μ,具有Plastic granules及明顯的中央細胞核,一般分佈於盲腸、結腸、直腸。 雄配子體: 在腸黏膜上皮組織內,大小為8.2~11.4×10.4~12.6μ,有多數的嗜鹼性小體,而細胞核並不位於中央,一般分佈於結腸、直腸。 卵囊大小約13.2~23.6×11.4~12.2μ,而裂殖體為7.2~12.6×9.2~17.5μ。 四、 微生物學檢查: 將下血痢便之樣本及腸黏膜刮取物放置載玻片上,加數2.5%重酪酸鉀(K2Cr2O7),溶液有直接鏡檢,可觀察到多數具圓形或橢圓形之卵囊。而將下痢便以Sheather's sugar溶液進行浮游集卵,同時以改良的 Mc Master 氏 EPG 計算盤算每克糞便卵囊數,其結果為6.2×105個/每克糞便。並於室溫下,進行卵囊芽孢化孵育,將少許糞便放置於2.5%重酪酸鉀溶液內;經48至72小時,時而鏡檢糞便中卵囊的形態變化,可見含有4個Sporocyst之芽孢化卵囊,其大小長寬為16~19.2 x 12~16μ,長幅比為1.2~1.3,依形態性狀可判定為Eimeria sp.。 五、 診斷: 牛球蟲感染症(Bovine Coccidi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