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溶血性大腸桿菌症
- 內容
一、 病歷:
病例一: 該場為位於本市南區之一貫養豬場,據畜主描述;該場之仔豬於離乳後進入保育舍約 2 至 4 天,就會有仔豬突發死亡或急性下痢還來不及治療即死亡。雖然發生隻數不多,但一直會發生,此種情形已持續四至五年了。曾用過多種抗生素,如 OTC 、磺胺劑添加於飼料中或用 Gentamicin、Chloramphenicol 及 Kanamycin 治療皆無改善。該場消毒一個月兩次,以兩性消毒水(藍特淨®)為主。
其預防注射情形: HC 種母豬半年一次 仔豬四週、五週 PR 種母豬分娩前二週一次 病例二: 該場為於本市安南區東和里,為一管理良好之一貫養豬場。根據畜主描述;發病前一天,豬隻情形還相當良好,隔日早上巡場時突然發現保育舍有七隻斃死小豬,還有約十頭沉鬱小豬。而且死亡的仔豬發育都很好,於是畜主便帶斃死豬兩頭及病豬一頭至本所剖檢。
該場消毒情形: 分娩舍 斷奶後全面以百毒殺®消毒後,停養一天後再進豬。 保育舍 一週兩次,以 BKC 消毒,配合滅蠅藥使用。 肉豬舍 直接將BKC 倒入浸泡池內。 其預防注射情形: HC 種母豬空胎一次 仔豬五週至六週第一次 隔三週後第二次接種 PR 種母豬配種前及分娩前一個月各一次 二、 肉眼病變:
病例一及病例二之病豬,其肉眼病變相同,即 A.胃黏膜面充血潮紅。(圖 1) B.腸道充血潮紅,剖開內為黃白色水樣物。其餘臟器外觀皆正常。 三、 組織病變: A.胃: 黏膜層、黏膜下層及肌層血管充血並有血栓形成。(圖 3) B.腸道: 黏膜層、黏膜下層及肌層血管充血並有血栓形成,黏膜層單核炎症細胞有增多傾向,腸絨毛有輕微萎縮之現象。
(圖 2)病例二之小腸黏膜有輕微壞死,並有多量中性球浸潤。C.其餘各內臟有程度不等之充血及血栓形成。(圖 4) 四、 實驗室檢驗:
A. 細菌分離及鑑定 1. 兩病例皆自心、肝、脾及腸間淋巴結釣菌培養於 MacConkey agar、BHI 及 blood agar 上,結果 MacConkey:粉紅色菌落 Blood agar:白色黏稠平滑菌落,並可見明顯之 β 溶血。 以格蘭氏染色為陰性桿菌 2. 將培養之菌落釣至 Indol、 Methyl red 、 Voges Proskauer 、 Simmon Citrate 及 Hydrogen Sulfide 各鑑定培養基上,結果為 + 、+、-、-、- 。(I、M、V、C、S,+ + - - -) 綜合以上之檢驗,判定為 Escherichia coli。 B. 電子顯微鏡檢驗 將所分離之細菌以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病例一之大腸桿菌具鞭毛,病例二則無。 C. 動物接種試驗 將初代分離之大腸桿菌自 MacConkey agar 取一個 colony 培養於 BHI broth 18 小時後,將培養菌液原液 5ml 以腹腔注射接種於離乳兩天之健康保育豬。20 小時後死亡,剖檢可見腸道潮紅,肝臟亦較潮紅。組織切片下亦可發現各臟器有充血情形。 自肝、脾、肺繫腸系膜淋巴結釣菌培養於MacConkey agar 及 blood agar 上,可見發育有粉紅色菌落及白色、不透明、黏稠之 β 溶血菌落。並經鑑定後亦為 E. coli。 五、 診斷: 豬溶血性大腸桿菌症 (Hemolytic Colibacillosis in Pigs) 六、 討論: 1. 由電子顯微鏡觀察及小白鼠毒力試驗,可證明不管是否具有鞭毛皆具毒力,但具鞭毛者毒性是否比無鞭毛者強,還有待進一步試驗、探討。 2. 此次本市病例所分離的大腸桿菌經動物接種,有發生病變且亦可分離到溶血性大腸桿菌。現場使用藥物也有很好之療效,故此兩病例所分離的大腸桿菌應該具有意義。然於病理切片所見之腸絨毛萎縮現象,並不能完全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故往後有相同病例,需同時作病毒分離,看看是否因有病毒之混合感染才會引發類似急性大腸桿菌敗血症之病症。 豬場病例分離大腸菌對小白鼠之致病性 分離株
代號接種量
ml/IP不同菌液濃度對小白鼠之致病力(%) 8×108
CFU/ml7×108 6×108 138 0.2 5/5
(100)2/5
(40)0/5
(0)156 0.2 3/5
(60)0/5
(0)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