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接 觸 傳 染 性 膿 泡 症
- 內容
一 、
病 歷 : 本病例發生在岡山某一乳羊場,當本所接獲消息即連絡畜主,前往作病性鑑定;發現該場已發病一段時日,畜主也已做隔離及對症治療,且部分羊隻已痊癒,全部新生仔羊均受感染,感染共一百多頭,死亡約十多頭,發病率100%,致死率約10%。 二 、
肉眼病變 : 1. 從外觀上可見流涎、舌吐出和兩頰腫脹,發生病灶部位局限於頭部(包含鼻、口腔、舌和唇等)無毛處,其他外觀並無特殊病變。
2. 由羊隻感染病原時日之先後,可見輕微至嚴重不同程度之病變發生於鼻、口腔、舌和唇等部位。 3. 症狀輕微的仔羊可見口腔潮紅、潰瘍,舌頭、鼻、唇出現大小不一(0.5~1公分) 圓形丘疹。(圖1,2)
4. 症狀嚴重的仔羊嘴唇、口腔及舌頭表皮均可見嚴重增生、壞死及糜爛現象(圖3,4 ),眼窩下陷,由口腔呼出之空氣可聞到一陣臭味。
5. 剖檢有時可見肺臟有繼發性感染之肺炎,其他臟器無可見肉眼病變。 三 、
組織病變 : 以侵犯口腔、嘴唇、舌頭等黏膜和皮膚表皮組織形成丘疹到嚴重瀰漫性增生性壞死 性口炎為主。
口、舌、唇、皮膚:可見表皮細胞水腫和出血,乳頭層(papillary layer)呈現炎症反應和增生,被逐漸往外推擠至棘皮層,基底細胞和乳頭層形成極不規則變化和炎症反應,棘皮層細胞增生(acanthosis)呈現明顯的氣脹變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和壞死(圖5),亦可見棘皮層和基底層(stratum basal)消失,接著形成潰瘍,外覆一層纖維素壞死滲出物,棘皮層細胞增生(acanthosis),細胞質內可見嗜酸性質內包涵體(圖6 )。皮膚部分表皮細胞呈現角化不全。
四 、
微生物檢查 : 由採樣之病灶組織作成乳劑進行負染色,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下觀察,發現 Parapoxvirus病毒顆粒(感謝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協助檢驗)。 五、
診 斷 : 羊接觸傳染性膿泡症(Contagious Ecthyma in Goats) 六、
討 論 : 1. 本病從外觀上可見發生病灶部位,局限於頭部(包含鼻、口腔、舌和上下眼瞼等無毛處),其他身體外觀並無其他病變(雖然所剖檢的羊隻並無病變,但發病羊隻共一百多隻如能仔細檢查或許能有一些發現)。 2. 本場經詢問畜主,以前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病症,但並無此次病變嚴重。 3. 本病需與羊痘(Goat pox為Capripoxvirus甲類動物傳染病)區別之,Orf用負染色法檢視時,型態學上管狀線排列使病毒顆粒成為具特徵性的毛線球狀。
4. 本場發生羊隻均局限在小羊,從出生到二月齡之間,每隻小羊在發病到痊癒約三到四週,易併發二次性細菌感染。 5. 對於感染羊隻造成嚴重口腔病變,常引起疼痛而不願進食,以人工強迫餵食,也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併發二次性細菌感染。 6. 處理方式: (1) 將病羊隔離、消毒、撲滅蚊蟲以防止病原在場內迅速擴散。
(2) 無法進食羊隻給予人工餵食並做支持療法或給予抗生素預防二次感染,減少羊隻死亡。 (3) 本病毒對乾燥極具抵抗力,於體外可存活數月之久,或於乾燥痂皮中存活數年, 因此羊舍徹底清洗消毒及好的飼養管理,是杜絕此病原傳播最好方法。 7. Orf也曾經發生於人,畜主為了以人工餵飼病羊,而遭咬傷而造成感染皮膚形成水皰樣病變。 七、
參考文獻 : 1. 李淑慧。CSVP專輯。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23 - 24。1995。 2. 李崇道。獸醫病理學。黎明文化事業公司。520 - 521。1984。 3. 劉振軒、張文發、邱慧英。甲類動物傳染病之簡介。PRIT。33 - 36、55 - 65。 1998。 4. 劉榮標。獸醫微生物學。藝軒圖書出板社。1442 - 1446、1460 - 1467。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