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羊 披 衣 菌 感 染 症
- 內容
一 、
病 歷 :
本縣大武鄉某一乳山羊場共飼有大小羊隻約370頭,其中一月齡左右的哺乳羊有30幾頭,據畜主描述,該批小羊出生後不久即有六頭仔羊陸續發生四肢關節腫大,無法站立而陸續死亡,畜主曾投與氰胺公司出品之鏈青素(PENIMYCIN)每頭肌肉注射0.5ml連續治療三天,但不見療效。仔羊發生關節腫大至死亡的病程約三星期左右。發生率為 6/30,致死率為6/6(100%)。 二 、
肉眼病變 : 1. 眼角膜單眼混濁。 2. 體表淋巴結腫大出血。 3. 四肢關節腫大。 4. 脾臟腫大。
5. 肝臟輕度腫大。 6. 肺臟尖葉局部潮紅硬實。 7. 腎臟輕度腫大,腎髓質部鬱血。 8. 胸腺輕度腫大。 三 、
組織病變 : 1. 關節滑膜水腫,內襯細胞腫脹,細胞排列紊亂,有些部位的內襯細胞脫落,在滑膜下層結締組織增生並可見有小的化膿病灶,有些部位關節滑膜呈慢性炎症反應及局部肉芽腫的病變,這些炎症反應細胞以單核球及漿細胞為主。 2. 關節腔內以化膿性纖維素性關節炎為主,關節腔內可見纖維素呈板層狀堆積,這些纖維素內有大量炎症細胞浸潤及壞死細胞碎片。 3. 肺臟以間質性肺炎為主要病變,可見到細小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外圍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單核球浸潤;肺泡壁可見炎症細胞浸潤,這些炎症細胞以嗜中性球為主及少量的單核細胞;肺泡腔內亦可見到化膿性的炎症反應。 4. 淋巴結: (A) 肩胛淋巴結可見莢膜外圍有水腫及嚴重出血,淋巴管擴張及淋巴管發炎,淋巴管周圍可見纖維素性滲出物堆積及嗜中性球浸潤。淋巴結髓質部可見漿細胞聚集在淋巴小結間,淋巴小結較不明顯。
(B) 腸間淋巴結可見水腫及淋巴細胞減少,淋巴小結不明顯。 5. 肝臟竇間隙可見中性球浸潤。 6. 脾臟白髓及紅髓部可見漿細胞聚集及嗜中性球增多。 7. 局部腎小管內有玻璃樣圓核體,腎小管輕微擴張,腎血管周圍有輕微單核球浸潤。 四、
實驗室檢查 : 1. 將病羊各臟器及關節液培養於Blood agar及MacConkey agar上結果為陰性。另外將關節液培養於黴漿菌增菌液體培養基觀察七天,結果為陰性。 2. 將病羊之關節液及各臟器送請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經聚合脢鏈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診斷,披衣菌呈陽性反應。 3. 病羊關節切面按捺抹片經 Giemsa 染色可見暗紫色細胞質內寄生之原質小體,以 Macchiavello染色法染色則原質小體呈紅色。 4. 血清學檢測:取該羊場之種母羊血清做為檢測對象,以競爭性酵素免疫分析法( Competitive enzyme immumoassay)德國製商品化的RIDASCREEN Chlamydia psittaci檢測試劑組檢測,結果該羊場受測血清35頭中有14頭呈陽性反應。 五、
診 斷 : 山羊披衣菌感染症(Chlamydiosis in Goats) 六、
類症鑑別 : 引起羊隻多發性關節炎者包括有披衣菌、黴漿菌、病毒及細菌等多種,細菌性較常見的病原有化膿性棒狀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及丹毒菌等,其區別診斷見(表一)。
七、
討 論 : 披衣菌為一種細胞內寄生菌,其屬缺乏產生能量新陳代謝機轉之革蘭氏陰性細菌,分為兩個菌種,一為鸚鵡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另一為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鸚鵡披衣菌除了引起鸚鵡病外也會引起哺乳動物的多種疾病如牛、羊流行性流產、牛腦脊髓炎、仔牛仔羊的多發性關節炎、角結膜炎、肺炎等。本病亦可經由接觸傳染給人,其臨床症狀類似感冒。
台東地區於民國78年至79年間曾發生大規模的羊隻流產疫情,除了在少數羊場分離到大腸桿菌、沙氏桿菌外多數均查不出真正的病因,於83年底至84年初又有多場傳出流產病例,經採材送省家畜衛生試驗所診斷,分離出披衣菌,經指導用藥後有明顯的改善,至今共有12個羊場發生流產病例,送檢病材中有11個羊場經診斷為披衣菌感染。
該羊場據畜主表示這幾年來有零星發生早產、流產情形,但發生在同一批分娩羊群的比例不高,母羊流產後又無臨床症狀所以未加重視,本病例發生時這批母羊分娩也是零星發生流產、早產的情形,是否藉胎盤感染或是出生後經臍帶感染或因食入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有待進一步探討。本所曾於事後對該羊臍帶感染或因食入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有待進一步探討。本所曾於事後對該羊場的早產、流產和正常分娩之胎盤加以收集作成抹片和切片檢查,結果均可以找到披衣菌菌體,在正常分娩的胎盤其披衣菌菌體較少,而在流產、早產的胎盤中則可見到較多的披衣菌菌體。文獻報告指出披衣菌對胎盤有親和性可穿越胎盤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胎兒菌血症而導致流產、早產。在懷孕後期感染則甚少發生流產但會成為持續污染源。關於披衣菌引起的關節炎,首先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被確診,文獻指出多發性關節炎是由免疫型第二型菌種所引起的(最近建議用的名稱是Chlamydia pecorun),其流行病學及致病機轉尚不清楚,本病例的關節炎是否是因菌血症所造成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新生仔羊若未哺餵初乳(或初乳不足或初乳經高溫處理等),仔羊缺乏母體移行抗體,對羊舍常在微生物無抵抗力,易發生敗血症或關節炎等其他各種疾病。
八、
參考文獻 : 1. 李崇道。獸醫病理學。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台北。1982。 2. 吳柏林。醫用微生物學。藝軒圖書公司。台北。1992。 3. 劉榮標。獸醫微生物學。藝軒圖書公司。台北。1984。 4. 蔡文城。微生物學。藝軒圖書公司。台北。1992。 5. 吳永惠。牛病學。藝軒圖書公司。台北。1989。 6. 山羊疾病防疫輔導手冊。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屏東。1998。 7. 葉明穎 。台灣地區鴿子披衣菌血清學調查及分離。台大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 北。1997。 8. Mary C. Smith / David M Sherman. Goat Medicine. Lea & Febiger Malvern. Pennsylvania. U. S. A. 1994. 9. Karl A. Linklater & Mary. C. Smith. Color Atlas of Diseases and Disoders of the Sheep and Goat. Mosby-Year Book Europe Limited. London. England. 1993. 10. P. J. Quinn, M.E. Carter, B. K. Markey, G. R. Carter. Veterynery Clinicale Mycrobiology. Mosby-Year Book Europe Limited. London. England.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