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 病 毒 性 肝 炎
- 內容
一、 病 歷 : 本縣某鴨場於八十七年三月發現一批四日齡北京鴨,臨床上有精神沈鬱、眼神呆滯、軟腳、步履蹣跚及後弓反張等症狀,畜主曾施打鴨肝精,惟效果不甚理想,其發病率為 55.6% (2000/3600),致死率為 25% (500/2000)。 二、 肉眼病變 : 1. 病鴨死亡前後,出現頸部後仰、雙腳後翻等後弓反張症狀。 2. 肝臟明顯充出血,呈黃色及腫大現象。 3. 腎臟潮紅腫大。 4. 脾臟潮紅腫大。 三、 組織病變 : 1. 肝臟: 低倍鏡下可見肝實質有明顯脂肪變性及出血病灶,高倍鏡下可見肝細胞空泡樣變性,並可見大量紅血球蓄積、異嗜球浸潤及膽管輕度增生。 2. 腎臟:腎小管間質可見出血及異嗜球浸潤。 四、 實驗室檢查 : 自病鴨臟器(肺、肝、脾、腎)釣菌培養於Blood agar以及MacConkey agar上,經37℃ 48 小時觀察,並無細菌發育。 五、 診 斷 : 鴨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六、 類症鑑別 七、 討 論 : 1. 本病病毒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之腸道病毒屬(Enterovirus)病毒。本病為幼鴨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臨床上以傳播迅速、經過快速、潛伏期及病程短為主徵,病鴨可見肝出血病變。本病大多發生於三週齡以內雛鴨,其感染方式主要經由口腔及呼吸道感染,一週齡內雛鴨死亡率有時高達 95%,一至三週齡內鴨隻死亡率約 50%,四週齡以上鴨隻死亡率極低,但仍具高感染性。 2. 鴨隻在感染後八週,仍可自糞便分離出病毒,且病毒在糞便中至少可存活數月以上,並具高度傳染力,若鴨場發生本病,將難以有效清除病原。成鴨、雞、火雞雖無病例,但仍會感染本病毒,並持續排毒數星期。在雞常可攜帶病毒,並傳染給其他具有感受性鴨隻,又鴨場魚池常飼養魚類,故發病場魚池中的魚隻,亦可能受污染而成為保毒者。 3. 本省種鴨多使用經雞胚胎馴化之鴨病毒性肝炎疫苗,平均每三至四個月接種一次,且須於產蛋前二週完成預防注射,使幼鴨具足夠移行抗體以資保護。幼鴨可於一日齡以口服、噴霧或腳蹼接種等方式接種疫苗;倘小鴨具高移行抗體時,同改在十至十四日齡再行接種。 4. 預防本病最好的方法,宜自清淨場購進健康雛鴨,飼養於乾淨環境,同時實施嚴格的飼養及衛生管理措施、門禁管制、人車及設備消毒工作,並勿與其他不同家禽混養。 八、 參考文獻 : 1. 呂榮修。鴨病毒性肝炎。禽病診斷彩色圖譜。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出版。55 - 60。 1995。 2. 李淑慧,張國慧,許聰文,游志煌。鴨病毒性肝炎。八十六年度組織病學研討會專輯。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63 - 65。1997。 3. 李淑慧譯。鴨病毒性肝炎。禽病檢查手冊。藝軒圖書公司。359 - 366。1993。 4. 林茂勇,宋華聰。鴨病毒性肝炎。禽病診治。藝軒圖書公司。76 - 79。1992。 5. 張聰洲,江柏偉。鴨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八十五年度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78-80。1996。 6. 黃榮燦。鴨病毒性腸炎與病毒性肝炎二合一不活化疫苗接種種鴨確保小鴨之有效控制本病發生調查研究。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調查研究報告。118 - 124。1992。 7. 羅浴沂,賴棟明,康錫乾。宜蘭縣種鴨禽病血清學調查。宜蘭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研究報告(I)。184-198。1990。 8. 劉榮標。鴨病毒性肝炎。獸醫微生物學。藝軒圖書公司。1291 - 1294。1984。 9. Lu, Y. S.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ity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isolation in Taiwan. J. Chin. Soc. Vet. Sci(7) : 153 - 173. 1981. 10. Lu, Y. S. D. F. Lin., Y. L. Lee., Y. K. Liao., & H. J. Tsai. Infectious bill atrophy Syndrome caused by parvovirus in a co-outbreak with duck viral hepatitis in ducklings in Taiwan. Avian Disease (37) : 591 - 596,1993 11. Rwoolcock. P., J. Fabricant. Duck Hepatitis. Diseases of poultry. 661 - 673,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