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豬環狀病毒與沙門氏桿菌混合感染症
- 內容
一、病 歷:
本縣湖口鄉某養豬場,飼養豬隻約600頭。該場為一貫作業養豬場,五月上旬仔
豬出現喘息、發燒及神經症狀,飼主投予抗生素無效而豬隻陸續死亡,畜主於5月25
日送病豬二頭至本所檢驗。發病率:100/600;致死率:20/100。
二、肉眼病變:
1.外觀:被毛粗剛、消瘦。
2.胸腔內有胸水。
3.氣管:黏膜潮紅、內有泡沫樣分泌物。
4.肺臟:濕重、有針狀出血點 (圖2) 。
5.肝臟:腫大、表面有針狀出血點 (圖3) 。
6.脾臟:充血、腫脹。
7.胃底部出血斑。
8.扁桃腺出血及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周邊出血 (圖4) 。
9.腦:腦膜混濁、充血 (圖1) 。
三、組織病變:
腦:腦膜腦炎及非化膿性腦炎,腦實質可見淋巴球圍管、小神經膠細胞增生等病變
(圖5、6) 。
肝 臟:網狀內皮細胞聚集而成之副傷寒小結 (圖8)。
肺 臟:支氣管性、間質性肺炎,肺泡間隔增厚並有單核球及嗜中性球浸潤 (圖7) 。
淋巴結:周邊出血、淋巴球減少、可見質內嗜鹼性包涵體,實質有菌塊及滲出液浸潤。
脾 臟:淋巴濾泡呈空洞現象、淋巴球減少。
四、實驗室檢驗:
(一)細菌學檢驗:
自胸水、肺臟、肝臟、淋巴結及腦等組織釣菌培養於MacConkey agar及Blood agar
上,經37℃、24小時培養後,出現灰白色菌落。以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短桿菌。
應用API 20E鑑定系統結果為Salmonella choleraesuis (98.5%)。
(二)藥物敏感性試驗:
只有Ceftiofur及Nitrofurantoin有效外,其餘如:Amoxicillin、Apramycin、
Chloramphenical、Cephalothin、Doxycycline、Enrofloxacin、Gentamicin、
Linco-spectin、Norfloxacin、TR+SLUFA、Oxytetracycline等多數藥物皆無效。
(BBL disc)
(三)病毒學檢驗:
將剖檢豬隻肺、腦、肝、腎、脾、扁桃腺及淋巴結送往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分
離病原,結果病毒分離PRRS virus陽性;聚合酶鏈反應PCV-2 (環狀病毒) 陽性。
五、診 斷:
豬生殖及呼吸綜合症、豬環狀病毒與沙門氏桿菌混合感染症(PRRS, PCV and
Salmonellosis in Pigs)
六、處 理:
1.PCV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及控制,PRRS疫苗在本場使用效果不彰。
2.病豬隔離飼養以避免疫情蔓延。
3.加強畜舍消毒,避免豬隻過度擁擠,並保持通風及保溫。
4.添加維他命及電解質增加抵抗力。
5.注意飼料保存情形,減少沙門氏桿菌污染。
七、討 論:
1.本場為PRRS陽性場,雖定期使用PRRS疫苗進行免疫,仍有不顯性感染出現,而
PRRS病毒若持續感染受損最嚴重者則是保育及肥育前期豬隻。主要致死原因為病
毒感染後,二次性細菌性呼吸道疾病或敗血症所致,有時可達25%。
2.Circovirus屬於Circoviridae,病毒大小約14-18nm,20面體無封套之病毒,具有環
狀單股DNA。目前發現之Circo-virus有二種病毒株;一為PCV-1,感染豬隻不會引
起肉眼及組織病變。二為PCV-2,又稱PMWS,被認為具有病原性。感染第二型環
狀病毒之豬隻常因免疫組織被破壞而產生免疫抑制現象,故本病常併發其他感染症。
如porcine parvovirus、PRRS、或其他細菌性感染。
3.帶菌豬隻及污染的飼料為沙門氏桿菌最主要之感染源,在臨床上防治使用感受性較
佳的藥物雖可改善疫情及短期內降低本病之死亡率,但感染豬一旦投藥後反成帶原
豬,成為散播病原之主要來源外,亦有藥物使用過度造成抗藥性之隱憂。
八、參考文獻:
1.張照夫。沙門氏桿菌症。醫床豬病學。中華民國獸醫學會。510-518。1992。
2.張淑芬、陳三多。出現腦膜腦炎之豬沙氏桿菌症。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16-18。1996。
3.張志成等。豬繁殖與呼吸道症候群併發沙氏桿菌症。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1-3,1995。
4.張文發。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乙類動物傳染病之簡介。PRIT。361-368。
5.賴金鞠等。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沙門氏桿菌、鞭蟲與黴漿菌性肺炎混合感染症。
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1-3,1998。
6.崔國君。環狀病毒 (第二型) 感染症。九十年度第一次強化動物檢診體系會議。台中
市動物防疫所編印。
圖1 : 腦膜充血、混濁。 圖2 : 肺臟濕重、潮紅。
圖3 : 肝臟腫大、有灰白壞死點及針狀出血。 圖4 : 淋巴結腫大、出血及壞死。
圖5 : 非化膿性腦膜腦炎;腦膜上有滲出液、紅血球及 圖6 : 非化膿性腦炎;腦實質可見小神經膠細胞
單核球等炎症細胞之浸潤。 增生之病變。
圖7 : 間質性肺炎。 圖8 : 肝;網狀內皮細胞聚集而成之副傷寒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