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鼠鼠肝炎病毒感染
- 內容
一、病 歷:
送檢之16週齡BALB/cAnNCrj nu/nu小鼠出現皮屑、厭食、精神沉鬱、體重減
輕、弓背姿、眼分泌物、下痢、消瘦等症狀,最終死亡 (圖1) 。
二、肉眼病變:
肝臟出現多發、點狀、0.1~0.3公分,白色壞死病變(圖2),其他器官正常。
三、組織病變:
肝臟實質出現多發、不規則狀、凝固壞死(圖3),周圍聚集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及
多核融合細胞(syncytial cells) (圖4)。其他器官包括脾臟亦出現壞死病變,融合細胞亦
出現於脾臟、盲迴腸上皮細胞。
四、實驗室檢驗:
免疫化學染色:鼠肝炎病毒陽性
五、診 斷:
鼠肝炎病毒感染(Mouse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in a Nude Mice)
六、鑑別診斷:
1.泰瑞氏病 (Tyzzer’s disease)
2.貓絛蟲病 (Taenia taeniaformis)
七、討 論:
此種病毒屬冠狀病毒,是一種大且具多形性封套的單股RNA病毒,目前已知有
25種以上不同亞株,以MHV-1、MHV-2、MHV-3、JHM、A59、S等6株最常見。一
般感染僅限於小鼠,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病程通常為2~3週,藉由直接接觸,墊
料、糞便、空氣、實驗移植的腫瘤或細胞株傳播。症狀視年齡、品系不同而有差異:
1.潛伏型感染:成年正常動物,感染無症狀。
2.流行型感染:初生鼠、一般環境飼養之繁殖鼠,傳染速度很快,出現下痢,初生鼠
高死亡率(可達100 %)。
3.免疫缺陷鼠:持續性消瘦、弓背、呼吸困難、後軀麻痺、肝臟多發點狀壞死、黃
疸、下痢,嚴重者死亡。其他器官如腸道、肺臟、骨髓、淋巴器官、血管、腦亦可
侵犯。
MHV病毒具高度傳染性,尤其是對BALB/、Nu、SCID等品系小鼠。致病機制
有兩種;呼吸型MHV亞株藉口鼻吸入,在鼻腔粘膜增殖,藉由血行或淋巴至體內其
他器官;腸道型MHV亞株,在腸道黏膜上皮增殖,僅藉血型侵犯肝臟,一般而言呼
吸型致害較嚴重,但二者在抗原上不易區分。
MHV病毒對研究之影響
1.免疫功能下降。
2.肝酵素上升、肝臟實驗受影響。
3.抑制淋巴球增生反應。
4.影響宿主吞噬及殺腫瘤細胞之能力。
5.增加對其他傳染病之感受性。
6.活化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及製造干擾素等。
7.延遲感染LDH病毒後,血中LDH酵素上升出現之時間。
8.促進T淋巴球的分化(裸鼠)。
9.增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裸鼠)。
10.肝臟部分切除後影響肝臟再生能力。
11.污染實驗之腫瘤細胞、細胞株、腹水或腦、肝、脾、骨髓細胞。
MHV一旦感染,可在族群中散播病毒2~3週,所以管制措施為:
1.停止感染動物房所有配種動作。
2.撲殺所有初生至3週齡內離乳鼠。
3.暫停任何新進動物。
4.已懷孕母鼠必須隔離或撲殺。
5.監測實驗所用之移植的腫瘤或細胞株 (mouse antibody production, MAP Test)
6.免疫缺陷鼠如Nude或SCID可持續性感染MHV,一旦感染,必須立即撲殺。感
染房可考慮放下監測鼠(sentinel mouse),每2~3週監測血液抗體一次。
7.以上1~6動作持續6~8週,然後監測小鼠血液抗體,如果結果陰性,再重新選擇
配種,開始繁殖。
八、參考文獻:
1.陳憲全,梁鍾鼎,洪昭竹,小鼠常見疾病圖譜,國科會國家實驗動物繁殖及研究中
心編印,1996。
圖1 : 送檢之16週齡BALB/cAnNCrj nu/nu小鼠出現皮屑 圖2 : 上側為輕微病例,下側為嚴重病例。可見肝臟出
、精神沉鬱、弓背姿、眼分泌物、下痢、消瘦等 現多發、點狀、0.1~0.3公分,白色壞死病變,其
症狀,最終死亡。 他器官正常。
圖3 : 組織病變下可見肝臟實質出現多發、不規則狀、 圖4 : 肝臟病變區之多核融合細胞。
凝固壞死,周圍聚集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及多核
融合細胞(syncytial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