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病
- 內容
一、定義
由一種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us)所引起的一種豬隻疾病,可造成患豬因角膜混濁而使整顆眼睛呈現藍色,也會引起患豬發生腦脊髓炎及繁殖障礙。
二、病史
藍眼病首先在1980年爆發於墨西哥中部Michoacan州的2500頭商用母豬場,隨後傳播至鄰近州及其他較遠距離州的養豬場,但仍局限於Michoacan州及週圍區域為本病流行區,其他國家並無本病之報告。
三、病原
藍眼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us)為本病之病原,病毒形態為多形性,一般接近球形,大小在120~360nm,可在雞胚胎尿囊膜及哺乳小鼠中繁殖,於一些細胞(如PK15中培養會出現細胞病變效應;本病毒可被乙醚(ether)、氯仿(chloroform)、福馬林(formalin)等殺滅。
四、流行病學
目前已被確定的感受性動物只有豬一種,且豬可成為保毒者;人員及車輛可做機械性傳播,而鳥及風也能傳播該病毒。本病多為自我設限性的發生(self limiting) ,於爆發後,很少再有新的臨床病例出現。
五、 臨床症狀
本病首次發生於感受性豬場時,常開始於分娩舍,可見小豬暫時性的背毛粗剛、拱背,突然出現虛脫、沉鬱、急性的中樞神經症狀、難於步行、開始顫抖及犬坐姿;有些小豬側躺並划動四肢、眼球前後轉動;有些小豬眼睛水汪汪、眼瞼腫脹黏連。二週齡以下小豬高達90%的死亡率,出現臨床症狀後,常在48小時內死亡,也有延至4~6天死亡,每窩仔豬約有65%會被感染,本病的消失很慢,在數週後可自然消失。
較大的離乳豬則出現結膜炎、眼瞼腫脹及流淚、瞳孔放大、瞎眼或眼球振顫,一成左右之感染豬隻有單側或雙側性角膜混濁,眼睛瞳孔呈現藍化現象。一月齡以上的豬隻則出現較輕微短暫性的症狀,例如食慾減退、發燒、打噴嚏、咳嗽,步履不穩的神經症狀則較少見;成豬也會出現藍眼的臨床症狀。
高達40%的種公豬會出現單側性的睪丸及副睪丸腫大,隨即降低受精率,然後睪丸萎縮,副睪丸變硬。種母豬則會發生流產、木乃伊化死產及角膜混濁。
六、 病變
(一) 肉眼解剖病變
並無特異性的肉眼病變,通常可見到輕微的肺炎、胃膨脹、膀胱膨脹、腹腔積水並拌有纖維素、腦鬱血、結膜炎及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濁,也可能存在睾丸炎、副睪丸炎、心外膜及腎臟出血。
(二) 顯微鏡下病變
主要的組織變化在腦及脊髓,視丘的灰質部有非化膿性腦脊髓炎,中腦及大腦皮質部則可見多發局限(multifocal)及瀰漫性的神經膠質細胞過多現象(gliosis),淋巴球、漿細胞及網織球的圍管現象,以及神經元壞死,神經細胞吞噬現象,腦膜炎及脈絡膜炎,並不存在包涵體(inclusion body)。
肺臟則以單核細胞浸潤的間質性肺炎為特徵,許多患豬可見輕度的扁桃腺炎及腺窩上皮脫落。
眼睛的變化主要發生在有出現角膜混濁及水腫的患豬,以虹膜角膜夾角處、角膜鞏膜交界處及角膜內皮細胞的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及單核球等的浸潤為主。
睪丸及副睪丸出現炎症反應,在副睪丸可能出現肉芽腫。
七、 診斷
在急性嚴重的爆發病例,可依據神經症狀、角膜混濁、低受精率及睪丸病變而強烈懷疑是感染本病。實驗室的確診,則包括血清凝集抑制抗體試驗(HI)、病毒中和抗體試驗及ELISA試驗等血清學檢測,以及以腦組織進行病毒分離。
八、 鑑別診斷
與藍眼病有類似的臨床症狀之疾病包括豬假性狂犬病、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ontario腦炎及布氏桿菌症,但這些疾病並不具有與藍眼病完全相同的臨床症狀,故可據此區別之。
九、治療
本病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而言,單單出現角膜混濁的患豬可自癒,若出現腦炎症狀者多無法存活。以高力價血清進行被動免疫治療,無效。
十、預防
加強畜舍衛生管理是有效控制本病的好方法,當豬場被本病入侵後,臨床症狀消失,此病毒可能也會跟著消失,但為安全考量,該場最好淨空1~2個月。另一方面,疫苗免疫策略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方法,惟目前尚在開發由組織培養製作的死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