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豬隻病毒性疾病檢診服務之年報
- 內容
台灣豬隻疾病在 1975 年前較為單純,常見疾病,在病毒性疾病方面不外乎為豬瘟、日本腦炎、豬傳染性胃腸炎、假性狂犬病、豬水泡病和豬痘等;而細菌性疾病主要有豬萎縮性鼻炎、豬赤痢、豬白痢、豬水腫病和沙氏桿菌症等[1]。在診斷上相對亦較為容易,甚至只要有經驗的獸醫經由臨床症狀和肉眼解剖就能診斷出疾病來,而經由防治所獸醫送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豬隻檢體病材確診結果往往亦不謀而合。然而,今日台灣豬隻疾病種類繁多,疾病一旦侵入台灣,往往就根留台灣。在病毒性疾病除上述疾病外尚有豬流行性下痢、豬輪狀病毒感染症、豬小病毒症、豬流行性感冒、豬血球凝集性腦脊髓炎等[2]。而近十年來更新增不少豬隻病毒性疾病,例如 1992 年的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7, 9],爾後的第二型豬環狀病毒感染症(porcine circovirus 2; PCV2)[4, 5], 1997年豬O 型口蹄疫[17], 1999 年泛亞O 型口蹄疫(Pan Asia type O FMDV), 2000 年的豬鐵士古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 1; PTV1)、豬腸病毒(porcine enterovirus 8; PEV8)和赤羽病病毒(akabane V)[10, 11],2002 年鷺山病毒(sagiyama V)[8]等相繼侵襲台灣豬隻,而且常常引發混合感染,造成臨床和病理診斷上的困擾。復以台灣地處高溫、多溼地區,養豬密度又高,自衛防疫及衛生管理一有疏忽,往往就成為疾病的溫床。因此,豬隻疾病之確診就顯格外重要,可適時提供疫情以供防疫單位防治上的參考,減少養豬業者的損失,進而提升其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