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之持續性感染(文獻探討)
- 內容
許多病毒感染動物後,當動物由急性發病期進入恢復期,病毒本身並未被完全消滅,而在某些外在刺激下,病毒本身會再活化甚至有排毒的現象。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就是其中的例子,下面將為各位介紹近年來國外幾篇有關本主題的重要報告:
(1)1994年Murphy 等人分別以病毒分離及RT-PCR 針對感染後不同天數的牛隻內臟組織和食道咽喉液(oesophageal-pharyngeal fluids)進行檢測,發現兩種方法中以RT-PCR 較為敏感,且在感染後270天的牛隻食道咽喉液中可離出FMDV。更進一步利用sense及 anti-sense RT-PCR 更可確定在持續感染階段FMDV在感染的咽喉部份會間歇性的複製。
(2)1996年Bergmann 等人利用FMDV-specific sequence 為探針進行dot-blot hybridization assay 証明在持續感染的末期牛隻的內臟組織可檢測FMDV 的核酸,但同時接種後28天的豬隻內臟組織則無法檢測FMDV的核酸。
(3)1996年Salt 等人以BTY細胞在感染後175天內的牛隻probang samples 中能可分離到病毒,利用ELISA測定感染牛隻的血清抗體力價在感染後第二週就可上升到1000倍以上並持續到第三十週,更進一步利用不同株單元抗體來檢測持續感染階段不同時期所分離到的病毒,發現病毒本身對單元抗體的反應性有不同的變化,表示在持續期所分離到的病毒有抗原的變異。
(4)1999年Brown等人以中和試驗檢測以FMDV A24株感染的豬隻血清中和抗體,發現感染後豬隻中和抗體力價上升很快,且力價上下波動,最後以血清進行RT-PCR 檢測發現在感染後182,196及210天可測出FMDV的核酸,由此推測在豬隻可能有持續性感染。
透過以上的報告,可以使我們對FMDV 的持續性感染有一初步的了解,做為日後面臨防疫問題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