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矮化症候群
- 內容
一 、
病 歷 :
某肉雞場發現雞群之生長情況,由三週齡開始明顯呈現參差不齊現象(圖1),而至五週齡時為最高峰;罹病弱雞大多可發現明顯的咳嗽現象,偶見下痢且排出飼料粒及跛足之運動障礙。發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二、
肉眼病變: 罹病弱雞剖檢時常可發現腺胃腫大(圖2)且粘膜之乳突部粗糙伴隨有出血灶;肌胃明顯皺縮其粘膜層之幾丁質層常呈粗糙、龜裂甚而糜爛,嚴重時波長至粘膜層深部而呈潰瘍出血灶。胰臟需可發現較正常為縮小且與小腸之間有明顯的間距,不像正常雞隻緊緊粘附在一起(圖3)。小腸常可見多量未消化的飼料粒蓄積。有些雞隻之股骨頭表面骨質易於剝落。其餘器官不見顯著變化。 三、
組織病變: 鏡下變化以消化道的病灶為主徵,尤其是腺胃之粘膜上皮層及腺體部常有出血灶, 伴隨三級排泄管明顯增生,有部分病例尚可見淋巴細胞聚集呈濾泡樣結構散佈於各個腺體之各級排泄管之間(圖4)。
肌胃:
幾丁質及粘膜表淺層壞死、脫落,伴隨多量卡他性滲出液。肌肉層明顯萎縮。 胰臟:
管腺泡的胰細胞呈明顯空泡化,部分病例則可見管腺泡萎縮而多量結締纖維組織增加。 小腸: 粘膜層之杯狀細胞呈輕度至中等度增生。
四 、
診 斷 : 雞矮化症候群 (Infectious Stuning Syndrome in Chickens) 五 、
討 論 : 雞矮化症候群有多種病原說,以Reovirus、Parvo-like、Rotavirus或Calcivirus等最常被提起,尤其是Reovirus是目前被公認為引發本病的主因之一。本病灶主要是以腺胃、肌胃及胰臟的病灶為主徵;故常引發消化生理功能障礙;如腺胃炎之發生引發胃酸及胃蛋白脢的分泌受影響進而導致消化不良;而肌胃萎縮致使飼料粒無法有效磨碎導致無法在小腸進行有效的消化吸收。胰臟萎縮使得各種胰蛋白脢、胰脂脢、胰澱粉脢的分泌受影響進而導致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而致Vit A缺乏,引發上呼吸道結膜保護機能不良而易呈呼吸道之臨床症候。Vit E維生素吸收不良導致軟腦症及白肌病之發生,甚至影響雞體之免疫機能。Vit D 缺乏影響整個骨骼之基本架構導致雞隻易呈弱腳症候。從罹病雞雖需可分離到 Reovirus,但人工感染並一定會引發相同病灶,故本之發生機轉可能除了Reovirus外還有其他因素存在,如密飼、通風等。依蔡等(1997)的報告指出雞矮化症候群之發生率以肉雞>土雞>蛋雞;而全年均可發生,無明顯季節差異性。
本病之診斷要領為: l. 臨床特徵; 2. 剖檢病灶; 3. 鏡下變化1. 臨床特徵 (1)
雞群之整齊度參差不齊; 罹病雞隻常呈生長障疑伴隨顏面及腿部皮膚蒼白灶(因胡蘿蔔素吸收不良)。 (2)
罹病雞群常呈吸呼症狀及腳弱現象。 2. 剖檢病變 (1)
胰臟萎縮。 (2)
腺胃腫大常伴隨乳頭部出血。 (3)
肌胃萎縮。 3. 鏡下變化
腺胃之腺體部的三級排泄管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