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家禽霍亂
- 內容
一 、
病 歷 :
本縣東勢鄉某鴨場,購入10000隻15日齡幼鴨,自購入十日後,陸續發生鴨隻軟腳而後死亡,每日約死亡100多隻。本批鴨隻分別於購入後2週、4週及6週時,施打市售家禽霍亂菌苗,並曾投予多種藥物治療,控制藥效僅維持2~3天後,鴨隻依然持續死亡,二月初送檢時發生率6000/10000,死亡率5000/10000。 二、
肉眼病變: 1. 心臟冠狀溝脂肪及心肌顯著出血。 2. 肺臟濕重、潮紅。 3. 肝臟、脾臟密發黃白色針點狀壞死。 4. 腸管可見一圈暗紅色環狀帶出血(圖1)。 5. 盲腸及直腸黏膜面大區域出血,可見白色多數砂樣壞死灶
三、
組織病變: 1. 心臟 :心外膜、心內膜嚴重瀰漫性出血灶,無顯著炎症反應。 2. 肺臟 :肺小葉微血管及小靜脈充出血,水腫液蓄積於肺小葉間隔。 3. 肝臟 :多發凝固壞死灶,於壞死灶內可見壞死細胞碎片及細菌團塊。 4. 大腸 :淋巴集結處腸粘膜上皮呈局部出血及壞死灶(圖3,4)。 5. 脾臟 :多發局部凝固壞死灶(圖2)。
四 、
實驗室檢驗 : 1. 細菌檢驗 :病鴨心血、肝臟等臟器塗抹片,經Wright's stain染色後,可見多量兩 端濃染的藍染桿菌。由患鴨上述臟器分離細菌以Blood Agar 37℃培養,18~24小時後,分離到白色、平滑之菌落,在MacConkey Agar上不發育,總Gram's stain染色為陰性,Oxidase為陽性,在TSIA斜面及基層均變酸成黃色,不變黑。在SIM亦不呈黑色,無運動性,但Indole呈陽性反應,MR-VP肉羹不發育(l2)。經API20NE系統鑑定為Pasteurella multocida。 2. 病毒檢驗 :病材送省家畜衛生試驗所分離,結果為陰性。 五 、
診 斷 : 鴨家禽霍亂(Fowl Cholera in Ducks) 六 、
處理 、控制及預防 : 1. 將死亡鴨隻焚化,及全場補強注射家禽霍亂自家菌苗及抗生素,禁止疫區內家禽移動。 2. 加強禽舍及池水週邊消毒。 3. 投予維他命及有效抗生素於飼料中,避免二次細菌感染,增加抵抗力。 七、
討論及參考文獻 : (一)討 論: 1. 鴨瘟是病程短、死亡率高之疾病,主要造成組織之出血、消化道和淋巴系統病變,而家禽霍亂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症,也會造成臟器出血和腸道的出血病變,二者容易造成診斷上的混淆,所以在坊間一直傳聞有鴨瘟的發生。經報告指出;鴨瘟病毒在野鴨帶毒達一年之久,在緊迫時容易排毒,而造成有感受性的水禽感染,在防疫上須特別小心。 2. 家禽霍亂的感染途徑大多不明,但與飼養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尤其容易經水傳播引發疾病,並且病原在腐敗的屍體和濕潤的土壤中,可存活達數日之久,而自本病恢復過之禽類會成為帶菌者,污染水源、飼料及環境,亦可經由被污染的運輸工具或容器、飼料袋、鞋子等散播開來,加上病原的抗原變異性大,難以製造出好的菌苗來控制,所以一旦出現疫情,無論是藥物消毒或菌苗注射,都無法有效抑制本病的發生,因此良好的防疫計劃及衛生管理是相當重要。
3. 本病之發主場為外租場地並在池水中混養吳郭魚,以往飼養的家禽也曾發生相同的病例,至今水禽已停養一年多,近日周圍鴨場並未有疫情傳出,本所曾就池水、底泥及飼養的吳郭魚做細菌分離,並未檢出家禽霍亂的病原,根據文獻報告豬、牛、貓、鼠及禽類,皆會成為保毒者,故本病之發生是否與環境中藏有保毒的宿主或野生鳥類的傳播有關?本場鴨隻也可能買進鴨隻時就有Pasteurella multocida的潛伏感染,因某種緊迫因素而造成本病的爆發,故菌苗的血清型、施打日齡和方式,以及消毒的方式,須加以探討改進。 4. 在治療方面,本病的治療時機相當重要,愈早給藥效果愈佳,若轉變成慢性感染,則治療效果非常差,在臨床上常見於停止治療後2~3日,又有復發的現象。在此次藥物感受性試驗中,以Amoxicillin, Ampicillin, Ceftifur, Lincospectin, Cefazolin, Ofloxacin, Tylosin, Nitrofurantoin, Norfloxacin, Enrofloxacin皆具有良好的抑制效力,與蔡林報告相同,本場雖曾以上述多種藥物治療卻不具良好的療效,除了是實驗室結果與野外實際運用會有差異性存在之外,亦因無法徹底對水池及環境施行衛生消毒,加上飼料堆放在水池旁,暴露於空氣中,也可能造成微量元素的破壞,導致鴨隻的營養不良,影響免疫的能力,以致疫情控制不易。 另外張之報告指出台灣分之Pasteurella multocida菌株其抗藥性均高,使得在現場用藥上,易造成業者及獸醫師極大的困擾。
5. 在疫苗使用上,本省大多以P. muitocida不活化疫苗免疫鴨隻,但效果未盡理想,張曾試製活菌菌苗,其效果優於不活化菌苗,而蔡曾以4日齡活菌菌苗,14日齡不活化菌苗的免疫方式可達有效保護。該場在使用由藥場製造之自家菌苗後,疫情已獲得控制,可見發展有效之菌苗,除可預防疾病的發生之外,並可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而活菌菌苗在現場的使用時機,頗值得進一步之研究。 (二)參考文獻: 1.
呂榮修。家禽霍亂。禽病診斷彩色圖譜。中華民國養雞協會。P264-272。1995。 2.
李淑慧,呂榮修,鄭明珠,蔡向榮,劉培柏。鴨家禽霍亂。八十三年度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P60-63。1994。 3.
林茂勇,宋華聰。鴨瘟。引自:禽病診治。台北,藝軒,P80-83。1992。 4.
林茂勇,洪松堅,鄭明珠,吳再統。台灣最近分離的家禽致死性病原之藥物敏感性調查(續二)。中華民國獸醫學會雜誌。P17:59-66。1991。 5.
林茂勇,羅永村,江郁祺,陳瑞雄。台灣最近分離的家禽致死性病原之藥物敏感性調查(續三)。台灣省畜牧獸醫學會會報65:47-54。1995。 6.
李淑慧譯。鴨病毒性腸炎。引自:禽病檢查手冊,林茂勇,宋華聰主編。台北,藝軒。P229-233。1993。 7.
許聰文,游志煌,游文彬,蔣先沖。鴨家禽霍亂。八十五年度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 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P84-86。1996。 8.
黃旭田譯。巴斯德菌及假性結核病。引自:禽病檢查手冊,林茂勇,宋華聰主編。台北,藝軒'P25-31。1993。 9.
張照夫。鴨隻活菌家禽霍亂疫苗之研究。台灣省畜牧獸醫學會會報。P43:33-39。 1985。 10.
張照夫。以試管內方法評估家禽霍亂疫苗之免疫效果。中華民國獸醫學會雜誌。P13:67-74。1987。 11.
張照夫。Pasteurella multocida之抗藥因子分析。台灣省畜牧獸醫學會會報。P57: 19 -28。1991。 12.
張照夫。家禽霍亂。動物傳染病診斷標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補助。雲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彙編。B9-1-3。 13.
蔡向榮,林地發,呂榮修,李永林。台灣分離Pasteurella multocida菌之藥劑感受性試驗。台灣省畜衛試所研報。P21:73-80。1985。 14.
蔡向榮,黃美珍,呂榮修。以酵素結合免疫吸附法測定鴨血清中之家禽霍亂抗體。 台灣省畜牧獸醫學會會報。P65:139-146。1995。 15.
Rimer RB, Glisson JR. Fowl Cholera. In: Calnek BW, ed. Disease of Poultry, 10th ed, USA, 143-156, 1997. 16.
Sandhu TS, Leibovitz Loudis. Duck Plague. In: Calnek BW, ed. Disease of Poultry, 10th ed, USA, 675-681,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