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 之 痛 風
- 內容
一 、
病 歷 :
中部某肉鵝場,共飼養約 1,500隻的中、小鵝。其中三月齡及三週齡者各半。於發病前二週,畜主因小鵝有呼吸症狀,因此投予數種抗主素。但疫情未獲改善。因此畜主增加劑量且混合使用,然而畜主並不清楚使用藥品之名稱。最後患禽死亡數量日漸增加。故畜主送檢三隻病死鵝至本校獸醫教學醫院做病理學診斷。 二 、
肉眼病變: 剖檢時可見大量粉筆灰狀白色細小粉末覆蓋在胸腹腔各臟器之漿膜面上(圖1)。包括:肝、脾、生殖腺、消化道、肺與氣囊壁。尤其在心囊腔中填塞著大量的半黏稠膏狀白色物質,致使心囊腫大,心包裹外觀呈灰白色。全身多處關節腔中充滿白色粉末狀 物。包括:趾關節、跗骨關節、髀臼關節、肘關節及肩關節等。病禽僅一隻於部份肺葉 附著少許纖維素性滲出物。 三 、
組織病變: 幾乎所有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呈急性凝固性壞死或混濁腫脹變性,且管腔狹窄(圖4)。部分腎小管(疑似近曲小管及收集管)管腔擴大呈囊腔狀,但內容物已於切片製造過程中流失(圖3)。
心外膜、肝、脾、消化道之漿膜面及關節滑膜附著大量不規則細絲狀或星芒狀之藍色物質(疑似尿酸鹽類結晶之遺跡)。而部份漿膜面亦有少量纖維素附著。
肺漿膜面及氣囊表面部份附著纖維素,而肺之旁支氣管系之實質中有典型之星芒狀藍色放射線條及巨噬組胞圍繞。四 、
微生物學檢查 : 自肺及氣囊中分離到巴斯德桿菌。 五 、
診 斷 : 鵝之痛風(Gout of Geese) 六 、
討論及參考文獻 : (一)討 論: 1.
本病例原始之病因為鵝受到巴斯德桿菌之感染(新鴨病); 而畜主投予大量藥物,其中可能含有腎毒性之藥物(如Gentamicin),結果造成腎臟之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壞死與變性。 2.
由於禽類腎臟之近曲小管主要之功能為排泄尿酸之位置(上皮細胞及其外之基底膜職司尿酸之擴散、主動運輸及鳥嘌吟與黃嘌呤之轉變為尿酸)。故腎毒性藥物傷害腎近曲小管,則尿酸必然無法排出,導致高尿酸血症(禽類之排泄含氮廢物形式為尿酸)。最後終於使尿酸及尿酸之鹽類析出且附著於臟器漿膜面及關節腔中,甚至心囊腔中,故外觀呈粉筆灰狀之白色粉末。 3.
由於尿酸鹽類為水溶性之結晶,故痛風病例之病材不宜使用 10%中性福馬林溶液固定(否則會將結晶溶解),宜使用絕對酒精固定(圖 2)。但切片時亦儘量不要與水接觸(如以水浮漂石臘及熱水展開)。本病例使用De Galantha氏尿酸鹽結晶染色。結果上述病變區呈陽性之黑色反應。 (二)參考文獻:
1.
李良玉,徐錦和。家禽解剖學。泌尿系統。中國書局。P158-161, 1980. 2.
Gordon RF, Jordan FTW. Poultry Disease. Kidney Disease. P247-259. 1983. 3.
Richard J. Disease of Poultry. Poison and Toxin, 9th ed. Wolfe Pubish Ltd, London. P863-883, 1991. 4.
Sturkie PD. Avian Physiology. Kidney, extrarenal salt excretion, and urine, 4th ed.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P359-382,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