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瘻管引發出大鼠異物性肉芽腫性心胸膜炎
- 內容
一、病歷:
本病例為8週齡雄鼠 (Sprague-Dawley, SD) ,為28天餵飼試驗屬之一。大鼠每
日以胃管強迫餵飼方式處理後均無中毒症狀,唯在第二週時,不同劑量組各有1隻大
鼠突然出現精神抑鬱、皮毛粗剛、喘息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一週後死亡。發病率為
3%(3/100),死亡率為100%(3/3)。
二、肉眼病變:
發病鼠隻口鼻有殘留黃棕色液體流出,其中1隻有咳血現象。死亡後經大體解剖,
發現頸部區食道周圍有黃色膿樣壞死灶 (圖1) ,且有明顯瘻管缺口 (圖2) 。胸腔內
蓄積血樣清澈胸水,胸膜及心包膜上可見有大量黃棕色物質及纖維素附著 (圖3) 。其
他臟器並無明顯肉眼病變。
三、組織病變:
食道周圍組織有明顯壞死及炎症反應。肺臟實質雖無明顯炎症反應,但肺臟肋膜
及心包膜層表面均有散發性纖維性炎症區及嗜中性球浸潤,並形成局部肉芽腫病變
(圖4) 。接近炎症區之肺臟血管周圍亦可見有水腫及炎症細胞浸潤 (圖5) ,高倍下觀
察肉芽腫樣團塊物含有大量透明且呈紡錘樣 (spindle shape) 結晶異物,此為本次試驗
物質 (圖6) 。
四、實驗室檢驗:
細菌學檢查:自胸水、肺臟、心囊腔及肝臟等組織釣菌培養於MacConkey及Blood
agar,經CO2培養箱內37℃培養24小時後,並無病原菌菌落出現。
五、診斷:
創傷性瘻管引發大鼠異物性肉芽腫性心胸膜炎 (Granulomatous pleuropericarditis with
traumatic fistula in rats)
六、討論:
評估藥劑對動物毒性試驗,給藥途徑(route)及劑量(dosage)正確與否,將影響物質
毒性之判讀。經口暴露途徑之給藥方式,可分為飼料添加、飲水投予及胃管(gavage)
強迫餵飼法。飼料添加及飲水投予法雖然較為簡梗,但對藥劑之消褪率及投予劑量多
寡較無法掌控;胃管強迫餵飼法則因可新鮮配置藥劑,精確且有效投予所需劑量,但
因屬強迫餵飼藥劑,需注意操作時對動物之安全。一般建議,大鼠胃管針使用圓頭且
彎曲20~30度之不鏽鋼管針(15~16號)為佳。操作時以拇指及食指握住下顎部,手掌輕
握大鼠身體保定,再以拇指及食指稍加用力,促使大鼠上下顎微張後,將胃管針伸入
口腔,旋轉並輕撥開舌頭至咽喉部,此時大鼠會有吞嚥動作,小心將胃管針平順伸入
食道,再將藥劑注入胃內[2,4]。
熟練技術人員進行胃管強迫餵飼法時,每小時約可處理120隻[4],但初學者則常
因以手握鼠隻用力太過,引起鼠隻過度驚慌並掙扎,以致伸入胃管針角度不正確或插
入胃管針速度過快,胃管針經常會誤入氣管,不慎注入試驗物質。大量注入時,可能
造成急性肺水腫而死;少量時,則引起異物性肺炎[2]。另外,雖然胃管針正確伸入食
道,卻因過度深入胃底部,亦可能引起創傷性胃出血。
以本病例而言,大鼠(SD)均購自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並
飼養於SPF動物房。依據衛生署公佈之試驗準則,使用胃管強迫餵飼法進行口服28
天餵飼毒性試驗[1],且實驗動物之使用與操作均依據『實驗動物管理與使用指南』規
量組各有1隻大鼠,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及死亡。經大體解剖發現死因,為異物性
胸膜炎及心包膜炎(pleuropericarditis),並非試驗物質之毒性所致。本病例為偶發病例,
推測可能在強迫餵飼時,胃管針伸入食道之角度與力道拿捏不當,誤將胃管針穿出食
道,並沿皮下層進入胸腔,直接將測試物質注入胸腔內,進而引發異物性肉芽腫性心
胸膜炎,直至發病1週後死亡。
因此,若以胃管進行藥物重覆口服餵飼試驗時,操作者必需非常小心,並清楚食
道咽喉部開口之解剖位置及正確操作方法,以胃管針將藥劑平順投予動物,才能完成
重覆餵飼試驗,獲得正確數據加以判讀分析。
七、參考文獻:
1.行政院衛生署。28天餵食毒性試驗。In:「健康食品安全及功效評估方法」。衛署食
字第8803780號。網址:https://www.doh.gov.tw/90-law/law-3.htm。台北。1999。
2.Cunliffe-Beamer TL.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or other compounds. In: Fodter HL, Small
JD, Fox JG, ed. The Mouse in Biomedical Research. Vol. III. Chapter 18. Biomethodology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Academic Press, Inc., New York, 404-408, 1983.
3.Eaton DL, Klaassen CD. Principle of toxicology, In: Klaassen CD, ed. Casarett & Doull’s
Toxicology. The Basic Science of Poisons, 6th ed. International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11-34, 2001.
4.Kraus AL. Substance administration. In: Baker HJ, Russell Lindsey J, Weisbroth SH, ed.
The Laboratory Rat Vol. II, Chapter 1. Research Methodology. Academic Press, Inc., New
York, 19-24, 1980.
5.Yu YL, Cheng CK, Chen BJ, Chang WJ, Chen HHC, Hong CC, Lee PJ, Liang SC, Sheu
KS, Sung YY, Tang SH, Tsai CW, Wang CS, Wang MH, Yen LS, Yu CK. A guidelin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the
Laboratory Animals Science, Taipei, Taiwan, ROC, 2001.
圖 1 : 食道瘻管周圍有黃色壞死灶及肺臟表面有局部 圖 2 : 食道可見瘻管缺口 (箭頭)。
纖維素附著(箭頭)。
圖 3 : 胸膜及心包膜可見有大量黃棕色物質及纖維素 圖 4 : 肺肋膜面有大量炎症細胞浸潤 (箭頭) 。
圖 5 : 肺臟血管周圍明顯水腫及炎症細胞浸潤(箭頭)。 圖 6 : 肺臟肋膜面及心臟面之肉芽腫病變內含有紡錘
樣結晶異物(箭頭)。